我是一条小书虫,天天钻在书堆里。我特别喜欢看神话、童话、探险小说等类别的书。
做一条小书虫真快乐。我每天早早地起床,就为了多些时间看书。正所谓“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清晨是最好的阅读时光。那逐渐变亮的天色,那啾啾的鸟鸣,那带着晨露的花朵,都是我最好的伴读。
我从书中学到了许多汉字,领略了很多有意思的表达方法,更认识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
最近我看了伊索寓言,有一个故事是《鹿角和鹿腿》。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有些东西虽然好看,但不一定实用;难看的东西,有时候却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这几天我还看了《装在口袋里的爸爸》,主人公是一个拇指小人,战胜了无数的困难,发明了聪明饭、缩小器、时光穿梭器等物品,打败了疯狂博士——猴子。从这个故事中,我懂得了遇到困难要动脑筋,善于思考,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书本让我与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打了交道,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明白了很多哲理。我要继续当一条欢乐的小书虫。
在我的书桌上方,挂着一幅《耕牛图》,它简单朴素,并非出自名师之手,但我却对它格外珍惜。记得初次见到这副画时,是在我十岁生日爸爸送给我的生日礼物。那天,亲朋好友们都来了,有人手捧无锡山的泥人娃娃,有人送我一个崭新的足球,只有爸爸送我一幅满是图文,题名为《耕牛图》的水墨画。
那时的我,心里满是疑惑,“为什么您送这幅《耕牛图》呢?”爸爸却正儿八经的做出了官方解释:礼轻情意重!我听完后,轻手轻脚地打开画卷,一幅活灵活现的画面映入我的眼帘:在一个依山靠海的农村里,有一大片田,田间里勤勉的黄牛,有力的四肢上沾满了泥土,尾巴时不时地甩起,似乎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韵味。
之后我将画挂在墙上,思索着爸爸说的话,想要挖掘出其中的“情义”,直到一次考试后,我才明白了爸爸的良苦用心。
记得那时接近假期,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的我每天“享受”着试卷,几次分数下来,不说独占榜首,也是居高不下。一转眼,到了期末,我信誓旦旦的告诉爸爸妈妈,自己这次会拿一个好成绩,过个好年,可上帝仿佛与我开了个玩笑,打脸打的啪啪直响,我顶着一张生人勿近的黑脸回到了家中。
回到家的我,将自己放空,突然一瞥,瞧见了那幅《耕牛图》,突然间,我觉得画中的牛儿活了,它用四条健壮有力的腿在广阔的田地里来回努力着,过了一会,田耕好了,黄牛憨厚地笑了笑,然后径直地奔向了下一片田地。我茅塞顿开:原来爸爸想让我像黄牛一样勤勤恳恳,脚踏实地,朝着自己心中的方向,一步一步地迈进。我心里的不快立刻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我恍然大悟后的轻松愉快。
我爱爸爸送我的《耕牛图》,爱图中勤劳的黄牛,更希望自己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去冲向灿烂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