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花坛上演了一次“鬼捉人”,可让我费劲了心思。
马梓铭是鬼,要来捉我们,一开始,非常安静,也许这就是暴风雨前的寂静吧,低年级的在花坛你追我赶,干扰了马梓铭,而我们在一个隐蔽的地方蹲着,马梓铭在花丛后发现的小利,小利看见马梓铭,快速地转移地点,也许这是第一个目标,马梓铭紧跟在他身后,突然,小利加快速度,一个急转弯,马梓铭速度不够,跟丢了,此时的他灰心丧气,一看,发现了我们,于是,我们开始了生死逃亡。
马梓铭看我们人多,以为必定能抓住一个,所以,我们到岔口时,分头跑,马梓铭果断选了我,“战场”上“战斗”更加激烈了,所以,我便降低速度,让他觉得能追的上来,于是,我一停,往回跑了,他还刹不了车,眼睁睁看着我跑。
过了一会儿,他便一直没出现,我们便开始寻找,没找到,于是便认定他回教室了,突然,他便跳出来捉住我,原来他在楼梯口等着,就这样,我成了他的“继承人”。
这个鬼捉人游戏可真好玩。
奶奶家住在农村,屋旁边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清,河岸杨柳依依。暑假里的夜晚,我经常和爸爸一起到河边散步纳凉,皎洁的月光洒在河面上,泛起闪闪微光;晚风吹过河面,荡起层层涟漪。河两岸,纳凉的人比比皆是,有的坐在凳子上唠嗑,有的躺在躺椅上打盹,还有孩子在追逐嬉戏……
可是几年前,这里并不是这样的光景。那时,河两岸分布着几个小工厂,每天都有带着刺鼻气味的黑色污水不断从工厂流入小河;河两岸的空地是天然的垃圾堆放场,各种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堆积如山,天热时,散发出阵阵恶臭,天一下雨,垃圾堆里就流出“五色”的雨水,汇入小河,河水也被染得“五彩缤纷”。随着小河生态环境被破坏,河里的小鱼早已不见踪影,只是偶尔能见到几只全身灰不溜秋,“口吐白沫”的小龙虾。
也不知道是从哪一天开始,经常有穿着制服的叔叔进出这些小工厂。过不了多久,这些小工厂开始“搬家”,原本不断流出的污水也不见了踪影。后来,环卫工人开始清理小河两岸的“垃圾山”,将垃圾一车一车地装运走。还在空地上树立了两块“禁止倾倒垃圾”的警示牌,人们便也不再往这里倒垃圾。再后来,河两岸栽上了柳树,安装了健身器材……慢慢地,这里的环境一天比一天好,河里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很大改善,河水日渐清澈,小鱼小虾也回到这里“安家”。
原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认识到破坏水源的可怕后果,于是,人们开始行动起来治理“污水”。我静静地坐在小河边,感受着晚风的丝丝凉爽,看着清澈见底的小河水,心里默想:“保护水源、节约用水,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