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打清明粑作文800字

admin 六年级作文 2023-09-21 130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我正吟着,忽然我想起了一件事——清明节到了。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般是在公历的4月5日。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在我们重庆,这里清明节不只有祭祖,扫墓,踏青等习俗,还有打清明粑这一习俗。清明粑!在一个下着细雨的星期天,我和幺姨一起到了山坡上摘清明菜,来打清明粑!细雨中的山坡,到处都是绿油油的,地上湿漉漉的,一不小心就会摔个顶朝天。我问幺姨:“什么是清明菜呀?幺姨说:“说了你也不知道,等会儿找到了,指给你看一下吧——看!那儿就有一片清明菜地!”说着幺姨就找到了一片清明菜地。只见绿油油的一片,还没等幺姨指,我就知道了哪个是清明菜:绿绿的,总是一簇一簇的长在一起;比较嫩的,上面没有花,老一点的,上面这位一朵黄色的小花,偶尔叶片上还有一些白霜。该怎么摘清明菜呢?只见幺姨弯下腰来,用指甲在清明菜的今天下去四五片叶子,轻轻的掐住,一朵清明菜就被摘下来了。我学着幺姨的模样,在地上摘着。不过一会儿就摘了一大把清明菜。摘呀摘呀,经过我和幺姨的努力,终于摘了半口袋清明菜。也到了该回家的时候了。回到家,我们就开始打清明粑了。我对幺姨说:“可不可以让我打清明粑?你在旁边教好吗?”阿姨回答说:“当然可以。”首先把清明菜倒入一个大盆里,洗干净。左洗洗,右洗洗。“呀,幺姨,我把水盆打……打翻……了!”“哎,看你这熊样,还是我来吧!”放在通风的地方,晾干。烧半锅滚烫的水。借着这一烧水的功夫,咱们就先把清明菜给切碎。“咕噜咕噜”水开了,将水倒入一个大盆里,倒入清明菜,使水变得不烫时,再把清明菜给捞出来,把清明菜挤压出汁。拿一个盆接住。再拿一个盆加入适量的糯米粉和一些清明菜。倒入清明菜的汁水揉成一个面团,在分成一个个小面团。烧上蒸锅,如果有橙子叶,可以铺上。水开了就可以放上清明粑,蒸上15分钟。在这个15分钟里,可以准备扑面。十五分钟到了,开锅,把蒸好的面团拿出来裹上一层扑面,用手压平。架锅,打火,倒油,放粑,煎一煎,就开吃啦!我手拿着一块来之不易的清明粑,一口下去,外酥里嫩,真好吃呀!

你的家乡清明节是怎么过的呢?

俗话说“腊八腊八,冻掉下巴”,在腊八节这一天,喝上一碗香甜软糯的腊八粥,不但可以过个幸福的腊八节,还可以抵御严寒,过个温暖的冬天。

近几年,家乡的腊八节越过越隆重,这一天人们除了相互问候、祝福以外,亲朋好友还会聚在一起喝上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如今的腊八节可是一个开心的节日,可是它还有一个特别有趣的来历哦。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非常勤劳的夫妻,生了一个极其懒惰的儿子,他每天在家呼呼大睡,醒来后只知道玩。邻居的一位婆婆对夫妻两说:“你们的儿子渐渐长大了,应该让他学做一些农活��,你们是不会陪伴他一辈子的。”儿子依然好吃懒做……后来娶了个儿媳妇,没想到呀比他们的儿子还要懒。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夫妻两的身体越来越脆弱,在他们临时之前对儿子说:“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日子要过好,勤俭是法宝。”夫妻两死后,儿子和儿媳妇把他们的话当成耳边风,守着父母留下的粮食吃了个精光。眼看就要过年了,家里什么吃的都没有了,他两的肚子饿得咕咕直叫。邻居们见他两可怜巴巴的,于是东家给一把米,西家给一把豆,他两煮了一锅粥,和着眼泪喝下了。从此,他们再也不懒惰了,勤勤恳恳地劳动,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每年腊月八日,他们总要煮上一锅煮来提醒自己。

当年那一碗粥会是什么味道呢?甜的?咸的?还是苦的?我想一定是五味杂成吧。腊八节的来历深深的打动了我,为了感受腊八粥的味道,我和妈妈一起煮了一锅腊八粥。当我将各种杂粮放入锅中煮时,我不停地观察,不停地搅拌,也不停地兴奋,最终,一锅香甜的腊八粥呈现在我眼前。我想,这个冬天一定不会寒冷了。

腊八节虽然是一个小小的传统节日,却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节日。这一天喝了腊八粥不仅可以抵御寒冬,而且还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勤劳才能致富,懒惰只能坐吃山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