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寒假,我和爸爸妈妈在东北姥姥家过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包饺子。
大年三十晚上,在东北,大人们都会围在一起包饺子。听妈妈说,饺子寓意美好,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意味着大吉大利。啊!原来饺子还有这样的美好寓意!这下,我对饺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刻加入到包饺子的队伍中。
姥姥堪称是包花样饺子的能手,我可要向她好好学几招。只见她拿起两张饺子皮,先用勺子捞一点馅儿放在一张皮上,再把另一张饺子皮安放上去,随后小心翼翼地捏紧,接着有规律地捏住饺子的边缘,旋转,旋转……不一会儿,原本普通的饺子皮变成了一个金元宝。我见了跃跃欲试,也拿来一张饺子皮放在手心,按照姥姥的步骤包。可是,还没等把饺子包结实,调皮的馅儿偷偷溜了出来,饺子变得破破烂烂的。外婆看见了,说:“你馅儿放得太多了!”
经外婆指点,我再次尝试,馅儿放少了一点,果然一朵美丽的“荷花”在我手中绽放,我沾沾自喜,越学越有劲儿……
我们回浙江那天,姥姥塞给我满满一盒蒸熟的饺子。我拿在手上沉甸甸的,里面装满了姥姥浓浓的爱。
这天,天空一如既往晴朗,空气如往常一样清新,太阳如往常一样大又红,路边的野花一如既往的艳,一条鹅卵小道依旧长又宽,路上的行人……但对贺知章来说确不一样。瞧!原来是他要告老还乡。
贺知章背着包袱,走在参差不齐的鹅卵小路上,一崴一晃的,似乎一不小心就要摔倒了似的。再看看昔日的贺知章,一个屋黑发英俊少年郎,现如今已成了两鬓斑白的白发小老头喽!可真是岁月不饶人啊!岁月已经在贺知章的脸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不知谁又能想到六十多年前那位离家少年郎,是眼前这个小老头儿。
尽管贺知章的腿脚已经不利索了,尽管牙齿已经掉的不剩几颗了,尽管两鬓的头发已经稀疏变少了,但未改变的是他对家乡的热爱,为改变的是他对家乡人民的思念,未改变的是他那一嘴地道的乡音了。贺知章边走边想:等会儿乡亲们一定会在村口接我吧!想到这里,贺知章内心不禁暗暗自喜:见到乡亲们该怎么说呢?“乡亲们好!‘偶’是贺知章,‘偶’是贺知章。”说着,便自言自语道。只因回乡之路太过漫长,贺知章一路哼着小曲儿,随笔写下了两句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一段小曲儿,两句小诗,填满了贺知章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在不知不觉之中,贺知章已经到达了村口,他闭上了眼睛,不由得笑道:“乡亲们好!‘偶’是贺知章!”无人应答,再来一次,还是无人应答,贺知章睁开了双眼,眼前空无一人,看来时间过去了太久,村民们都把他淡忘了吧。
正当贺知章沉浸在失落之中时,突然两个孩童的打闹嬉笑声从不远处传来,贺知章喜出望外:有人来了,看来还是有人记得我的。想到这里,贺知章赶忙跑到了两个小孩儿跟前,指着自己,激动地说:“‘偶’是贺知章,‘偶’是贺知章啊!”两个小孩儿看着面前带有跟自己一样口音的小老头儿,笑着问道:“请问这位客人,你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呀?”
顿时,贺知章黯然神伤,愣了几秒,转过头来,心想:我已经几十年没回家乡了,也难怪孩子们不认识我。随后,他拿起笔,在前两句诗的后面又添上了两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流芳千古的《回乡偶书》就这样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