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乃中国国粹。字形千变万化,可豪放,可委婉,可清雅,可浓厚,可自成一派,可临摹仿写,可谓大千世界,无所不有,引我走进美妙的墨香世界。而用心,去体会其美妙,取决于我的心灵,这,便是我为自我点赞的根本。
小时不懂书法美,字体清秀看平常,小时候的我,看到任何的这样清秀的字体,认为是一团墨,所以,对写字十分反感,却又好奇怎么写出来的?
学习书法遇良师,字迹初美沾自喜。
三年级,由于满怀对书法的好奇,我随着母亲在老师家学习。不出五个月,字突飞猛进。望着别人赞叹我的字,心里不免沾沾自喜。
习书难免遇挫折,伤心欲绝领真意。
在评选活动中屡次失败,伤心欲绝之时问自己。你的初心是什么?是好奇,是虚荣,是荣誉,都不是,为了体会那千变万化的文字,我竟改变了自己。一个具有欣赏能力却注重荣誉的人。一个智能需要夸赞的女孩,那伤心欲绝之日,我也暗自下了决心,那一刻,只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书法之美,不许用荣誉看她。那墨香,那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激扬文字,方可给予你最深刻的印象。
切身体会忘自我,身不自禁恍入迷。
我开始用心体会,这墨香。真切的去欣赏之心,感恩流出的一笔一画,我开始不在乎荣誉与虚荣,尽管有时别人赞赏,我微微一笑,淡然走开,还不知我已入迷,入迷这馨香,这或饱满或细瘦的唯美书法。欣赏博物馆里或楷或行,或隶或草的书法。用真诚之心。不用荣誉,地位之心看待。我发现用心时的字仿佛都变得美好,明亮透彻,缺点看得分明。
我还是很骄傲,因为书法之美时时带给我熏陶自我的享受,这是中国的四大国粹之一,她千变万化,亦真亦美,我作为它的爱好者,享受者,用心者,也会随着她的自豪而自豪,我完成了我的使命:用心感受和领悟。
用心感知,这是我为自己点赞的理由,不管发生多大的变革,我坚信书法之花依旧笑语盈盈的盛开。在种满花的花园前。我郑重的为自己点赞。
十八般武艺,样样是好戏。跳舞、唱歌、画画、变魔术、剪纸、捏泥人、做标本……那你的拿手好戏是什么呢?你的拿手好戏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是我的拿手好戏可是吹葫芦丝。
刚开始学的时候,我可是一个什么基础也没有的新手“小白”。从老师拿起葫芦丝那刻开始,给我手把手的,一点一点的开始教。从老师开始示范起,我就认真的听,认真的看,认真的学。终于吹出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个“低音5”。
从我五岁半开始学葫芦丝到现在为止,已经有六年半的时间了,而我从开始只能一个一个音符的吹,到一小段一小段的曲子,再到一首一首全曲,直至到现在可以吹超过五分钟以上的大曲子,达到了葫芦丝业余十级的水平。这一切,都离不开我的葫芦丝启蒙老师姜老师和刘老师。为了以后能够更好的学习葫芦丝,演奏更加优美动听的曲子,老师决定教我葫芦丝的演奏技巧。大家可别小看这个演奏技巧,这就相当于一首曲子的灵魂,没有了灵魂的曲子是苍白的,是引不起人们的共鸣。
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说说我准备学习的演奏技巧之一——“滑舌音”。要说“滑舌音”可真不好学,别看它听着简单,但学起来可真不容易。再吹某个音的时候,要快速的滚动舌头,舌尖微触上腭,在呼气对舌尖冲击的同时产生连续、快速的颤动而发出的碎音效果,这就是“滑舌音”。
记得当初我学这个“滑舌音”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咬着自己,舌头上咬的都是小血泡,舌头都快累断了可还是吹不出来这个音,当时都想直接放弃了,但姜老师和刘老师告诉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放弃了就代表着妥协,坚持总有一天会学会的”,并且不厌其烦的一次次的给我示范。而我自己,在每次上学、放学的路上、睡觉躺到床上时、洗脸时,都在嘴里不停的练习。不知道过了多久,突然有一天,我就发出了这个音。我高兴得直蹦,去上葫芦丝课的时候,迫不及待的向我的两位老师炫耀着、展示着。这真是应证了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这句话。
自从我学会了葫芦丝,我也有了自己的小舞台。在学校每年的“六一”“元旦”上,给同学和老师们表演我的葫芦丝,并受到同学们和老师的一致好评,使我更加的有了学习葫芦丝的动力。
看!这就是我的看家本领,如果你们有什么想听的葫芦丝曲子,可以来找我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