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同学们,你们是不是都有自己的心爱之物呢,我也不例外,我的心爱之物是一个小动物,那就是活灵活现的蚕!
那是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期末考试的时候我数学考了100分,爸爸专门从外地抓来了又黑又小的蚕给我做奖励。
我拿起蚕,把它放在了格尺上。呀!怎么这么小呀,这还没有一厘米呢!然后我做了一个五角星的巢,我把小小的蚕们放在盒子里,再放上一点桑叶,它们就狼吞虎咽的把一片大大的桑叶吃掉了,就这样反复地做了五天,就发生了奇迹,蚕竟然蜕下了一层皮,变成了雪白雪白的蚕了。它长着绿油油的身子,下面长着绵绵的吸盘,后面长着刀一样的小爪子,嘴上长着褐色的牙齿。
渐渐的它们开始放开胆子,一会儿爬到格尺上,一会儿爬到纸上,一会儿爬到积木上和乐高小人比赛……每一次爬到纸上,我都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作业,它看到我没有理它,就爬到笔盒里,我打开一看,呀!竟然睡着了,我拿笔碰了一下它没有醒。
渐渐的它又开始蜕皮,我感觉我们就要分离了,因为它开始吐丝。我做了一个小房子,把它放在小房子里,它已经在身边吐了一层薄薄的丝了,我早上一看,发现蚕已经进入巢里,它用丝把自己缠上了。过了一段时间,它已经变成蛾子,飞出了小房子,飞向广阔的大地了。我也时不时的掉下了眼泪,因为它没有跟我告别就飞走了。
明年我再养蚕。
春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的其中之一。也是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每家每户都会好好庆祝,有的民族还会搞一些活动来庆祝新春佳节,比如舞龙,舞狮。说书唱戏,跑旱船等。
到了年关,大人和小孩都忙起来了,备年货,扫房子,祭祖等,贴春联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春联还有一个故事呢!春联,起源于以前的桃符,它最早出现在周代,是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说,桃木有镇鬼驱邪的功能。后来,人们索性在桃木板上刻上两位神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驱恶。这种桃木板就称为“桃符”。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再远的游子也要回家跟家人团聚,吃上父母精心准备的年夜饭。旧时,人们把这叫做除夕守岁,熬年。
看着春节联欢晚会精彩节目,围着热气腾腾的年夜饭,听着窗外阵阵的爆竹声,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此时会毫无顾忌地发出爽朗的笑声。放烟花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了,烟花有的像开在天上的花儿,有的像切成一半的西瓜,还有的像一张可爱的笑脸,各种各样的形状,美极了!一家人看着烟花,享受着天伦之乐。
这时候,小孩子最开心的还是长辈给的压岁钱。压岁钱也叫“押岁钱”,“压祟钱”。因为岁与祟是谐音,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使小孩们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
过年了少不了走亲访友。亲戚朋友聚在一起,吃着丰盛的酒菜,互赠祝福。这一活动要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后。
春节,不仅仅是大家在一起吃喝玩乐,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我们国家的一种民族精神。他融入的是一种亲情,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