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当有敬畏之心!
何为“敬畏”?敬,是尊重、敬重;畏,是指一颗畏惧之心。“敬畏”不仅仅是一个词、一句口号,它应当化作人们生活处事的行为准则。
看看古今中外吧!因为敬畏长辈兄长,孔融七岁让梨,黄香九岁替父暖床,如今他们的名字被写入《三字经》,他们的品质被铭记于历史,为世人所歌颂;因为敬畏晚辈后生,孔圣人更是在路边留下“后生可畏”的传世佳话。试想,如果一代宗师孔老先生因自己的地位、自己的学识、或因对方只是一介书童,而舍去了那一份应有的敬畏,那么流传下来的也许就不会是一段佳话,反而成为人们饭后之际闲谈的笑话吧!
放眼如今,先不说这浮躁社会中漫天的绯闻丑事,光是看看我们身边的那一株小草、那一棵树木、那一片本是蔚蓝的天空、那一方原本纯净的天地吧!那草木是否还能做到柳宗元笔下的“青树翠蔓,蒙盖缠绕”?那天空是否还能做到道家大能笔下的四个“无”字?这一方水土是否还有着大地草木的芳香,还是我们整容呼吸着城北制造区传来的“新鲜”空气?
如今的环境,如今的自然早已看不见唐诗宋词中所描绘的那山那水那美景了!子厚笔下的八记之美景也许只有在梦中可寻了。
的确,现代的科技更为发达,医疗技术更为先进。但科技永远是把双刃剑,在科技进步的同时,有多少人为了金钱,将清溪变污水,将绿荫夷平地。看呐!大自然的面孔早已千疮百孔,地球的绿色已消失殆尽,可人们的欲望却还在膨胀,以致挤掉了人类最后的生路!
敬畏不是畏惧,它更像一段距离,一段对人、对事、对生命乃至自然的距离,有了它,才能真正做到尊重生命、尊重人性。所以,人不得不有敬畏之心!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总会有喜怒哀乐。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件令我后悔的事。
记得在一次上学的路上,我看见一个小女孩骑自行车正在往学校的方向骑着,忽然,不远处有一位阿姨飞快地往小女孩那里骑去。这个阿姨有着一头乌黑的短发,身穿一条红色的裙子,脸上一副非常着急的表情。一不小心,小女孩和阿姨的自行车撞在了一起,她们两个人都重重地摔在地上,我马上跑过去扶起小女孩,问她:“你没事吧?”“我没事。”小女孩一边说一边用手拍了拍身上的泥土。阿姨站了起来,“哎呀!我的自行车!”阿姨说着,“你弄坏了我的自行车,害我上班迟到了,快赔钱。”
阿姨说完,我就想起我以前也有一件相似的事,我当时也骑着自行车,一个叔叔也不小心和我的自行车撞在一起了,那个叔叔并没有骂我,而是关心我有没有哪里受伤,用不用去医院检查一下!---想到这里,我觉得这个阿姨和那个叔叔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这个小女孩听到要赔钱,胆怯地说:“对……对不起,我不是故意要撞你的,要赔多少钱?”“看你是小孩,那就五百吧。”“什么?五百?可我没有那么多钱。”我心想:怎么这个阿姨这么不讲道理,明明是自己撞到别人,还要别人赔钱。这时,路人们都走了过来,有一个人说:“你是大人,居然还要让一个孩子赔钱,太不像话了。”我和一些路人纷纷点了点头。阿姨听了,脸都气红了。“大人骑车这么多年了,肯定不会出错,一定是小孩出的错。”另一个人说道。这时,我也想为小女孩做主,可又继续保持沉默,没有发言。
过了许久,我看了看手表,自言自语道:“呀!快迟到了,我得赶紧去学校。”于是,我就离开了这群人,我边走边想着,小女孩后来会怎么样?我在拐弯处回了一次头,看了最后一眼这个可怜的小女孩。
从此以后,每当我想起这件事,我都会后悔不已,后悔我没有为小女孩撑腰,为她做证。也许这就是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