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一座四季都有雨的城市,每个季节的雨都有不同的味道。
我从小在深圳长大,领略过了不同季节的雨,也领略过了它们各自的特色。
春天,小雨下了起来,雨中映着绿色。细雨如雾,十分恬静。早上起来,望着窗外,雨正下着,花经不住雨的邀约,争相开放。到外面,朦朦胧胧的雨点落了下来,望望四周,大片大片的绿,真不知来路和去处了。
夏雨一般非常暴烈。外面是狂风暴雨,雨打在阳台上,花朵七零八落,花瓣就像无头苍蝇一样乱飞。这种天气只能呆在房间里。窗外更像瀑布了。窗外的事物,与春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春雨细柔如雾,夏雨凶猛如虎。整个城市都落入“虎口”,沐浴在雨中了。但雨来得猛,去得快,很快就晴了。
秋雨比夏雨温柔了许多,因为天气还很热,所以它驱不走暑意,有句话说“深圳几乎只有两个季节”。古人的“自古逢秋悲寂寥”,在深圳也变成“我言秋日胜春朝”了。“四季如一季”的景、特性,展现了一幅“绿叶之秋”的“无寒之秋雨”的奇妙画卷。
待到冬天,雨并不是太多,偶尔下起来,也多半被人们厌恶,因为冬天毕竟冷了些,下雨更是雪上加霜。但那些隐没的草与花,会不会就在这惹人讨厌的冬雨中吸取能量,准备破土而出呢!到了春天,恐怕这里又会绿意盎然了。冬雨是一般人所厌恶的,但只要从中吸取力量,春天长出新绿,这也是件好事。
雨中有美,雨中有哲理,深圳的雨给了我许多遐思。
家乡的味道,是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味道,即使吃遍了再多的山珍海味,闻过再多的花香,也抹不去我心中这一缕浓浓的家乡味。
家乡的味道是爷爷包的莲菜大肉饺子。每每感到幸福时,眼前便流动着奶奶系着围裙,爷爷坐在沙发上,妈妈笨手笨脚,爸爸小心翼翼包饺子场面。
从我记忆时就爱吃饺子,平时爱吃,过年时更爱吃,喜欢一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的气氛,在欢声笑语之中一个个似乎还印着爷爷指纹的饺子诞生了,它们是一个个快乐和幸福的吉祥物。晶莹洁白的饺子出锅了,白白的,胖胖的,可爱极了。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饺子的馅紧凑实在的抱在一起,吃起来有沙沙的颗粒感觉,那令人陶醉的滋味在我的小嘴巴里哼着小曲漫长的游行。莲菜的脆香拌着鲜嫩猪肉的浓香加上金黄姜末的点缀,真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家乡的味道是藏在太奶奶亲手缝制的棉袄棉裤里。“太奶奶又给你寄来棉袄棉裤啦!”妈妈喊着。我蹦蹦跳跳地奔跑过去打开包裹,里面是一身崭新的海军蓝棉袄棉裤。我抱在怀里感觉软软的,暖暖的,我嗅到了太奶奶那淳朴、甜甜、太阳般的味道。我的鼻子一酸不禁流下了思念的泪水,以往那一幕幕暖心的情景浮现在眼前。
记得每年暑假,妈妈都带我去宝鸡看望太奶奶。太奶奶那慈祥的笑容,温暖的怀抱,亲切的话语如阳光明媚,温暖。我照例在太奶奶面前站好,张开双臂,等着太奶奶用那神奇的尺子——手,给我量尺寸。“一扎、两扎……”太奶奶自言自语的边量边说。在寒风萧瑟、冷风刺骨的冬天,伙伴们都流着鼻子,缩着脖子,而我正因为有太奶奶亲手缝制的棉袄棉裤,不仅早已温暖了我的身体,更温暖了我的心。
家乡的味道是渭南老城的古建筑。味道令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老城的一些建筑还保留了过去年代的老县衙、城隍庙风格。那里有青砖碧瓦的古典式重阁楼房,古朴的大厅,撑着赤红的柱子,一砖一瓦,蕴含着家乡人的智慧和结晶。这些建筑弥漫着历史的味道,文人的气息令我自豪感油然而生。
家乡的味道醇香而温馨,平凡而温暖,古朴而雅致,它沉淀着浓浓的乡土味、融入着深深地情与思,令我沉醉,触动我心。这就是我家乡的味道,我眷恋这种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