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布置了一篇关于“观察”的习作,我埋头苦想后仍然不知道要写什么,只好向妈妈求救。妈妈随手递给我一个桔子说:“孩子,实在没想法,就写这个桔子吧!”我双手接过桔子,认真地端详起来。
我把桔子摆在书桌上,阳光透过窗台的玻璃照射在桔子上,整个桔子黄澄澄的,看起来非常光滑,但是用手一摸,能感觉到包裹着果肉的果皮上凹凸不平。新鲜的桔子梗上有几片绿油油的叶子,像极了桔子姑娘的秀发。在桔子的底部有一个凸起的小圆圈,这可真像桔子姑娘的小肚脐,十分可爱。我迫不及待地揪出桔子的“小辫子”,用大拇指戳出一个小洞,然后小心翼翼地剥开桔子皮,剥完后散落下来的桔子皮就像桔子姑娘展开的舞裙一样。包裹着果肉的白色的桔络真像她的蕾丝衬裙。捧着桔子,我数一数,一共有12片桔瓣呢。看,它们你挨着我,我贴着你,围坐在一起,好像在讲悄悄话。我掰开一片,每一片桔瓣就像一个小月牙,晶莹剔透,真诱人呀!
桔子是什么味道呢?我赶紧取一片放进嘴里,当我咬下去时,就像一粒粒小水球被咬爆了一般,汁水喷了出来,在嘴里流淌,凉凉的,又酸又甜,让人回味无穷。
桔子有许多品种,砂糖橘、贡桔、芦柑等。其中最特别的是金桔,它是可以连皮带肉一起吃的,咬金桔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否则它的汁水会溅得到处都是。妈妈告诉我桔子不仅美味,功效还挺多的,理气消食、祛痰止咳、降压降脂、醒酒止咳等。它还经常被作为吉利的象征摆在新年的餐桌上。
啊,桔子真是全身是宝呀,我越来越爱它了。
白昼之后注定是黑夜,但最漆黑的夜有最美的月。
——题记
尘世浮华,太匆忙。
我们整日都奔波在忙碌中,却从未想过停下来望一望。人生这条路,不仅仅只有荆棘,好好望望,会发现这路上还有独特的风景。无论古今人,多凭栏望,这独特的爱好就如寒冬中早的独秀的一枝梅吧。在我人生的路上,盛开一枝梅,它一枝独秀,它叫候月……
我喜欢候月。第一次无意地注意到它是在院中赏花时。当时心浮气躁,我抬头,望树,望天,暗暗的,什么也没有。转眼,一轮明月却直直地进入了我的眼帘。就这样,毫无征兆地进入了我的眼帘中,深深地刻在一我的脑海中。自那以后,我喜欢上了候月。那月,如花零瓣,如孤雅落雨,更似那多水柔情,溅起层怨,谁能了此源源千载三叠波。
一朵嵌着银边的云朵,偷偷地掩住了月亮羞涩的面孔,仿佛流动的轻纱,轻柔地在月光中穿梭。影轻风掠过,拽下面纱,露出皎洁的光,向大地洒下一层银闪闪的纱。这时的月亮是那么的美,即使没有一颗星星装扮它,也依然撑起了整个天空的颜值。古人也爱候月。张若虚的“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二轮”,那是倾诉;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是遥望;王维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那是联想;刘方平的“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门阑干南斗斜”,那是寄托。漫天星河,随意点缀着浩淼的暮色,用一抹深邃的苍茫,卷纬这秋深夜寒的新月,凝一丝相思的情结。人们爱月,赞美月并且愿意守候月……
我喜欢候月,我认为这是一种独特的爱好。在幽幽月境下,独自散着步,看着朦胧的月光从薄薄的云雾中洒出来,看着这幻幻的天空,月亮在天空这个大舞台尽情地展现着它的姿态,心情也不觉之中变得很好。静静地望着这轮明月,人中的一切嘈杂全都会烟消云散。
月也会变化,它有阴、晴、圆、缺。阴时,感觉天空也暗了下来;晴时,以为这个世界也很美好;圆时,仿佛在月上看到了所念之人;缺时,觉得自己的脑海中仿佛也少了一块。十年三载,月会不停地变化,但我候月的情趣永远不会改变。
三载悠悠,魂梦杳;料也觉,人间无味;唯有候月,足我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