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前,老师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任务——观察大蒜的生长过程。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拿出大蒜,把蒜瓣一个一个扒开,用牙签把它们串成一排排的,再整整齐齐摆到装有水的盒子里。它们发出芽来是什么样子的呢?好期待啊!
过了差不多一天,就长出了像胡须一样的根,可爱极了!我摸了摸根,感觉有点扎手。
第三天,绿色的小芽基本上萌出了。最高的已经窜出5厘米了,最矮的还不足1厘米,只是有一颗蒜仍然没发芽,好奇怪啊!妈妈说它的皮太厚了,得再使点劲,芽才能钻出来。我盼着它快点长出来。
以后我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蒜苗长高了多少。到了第八天,蒜苗已经长得很高了,看起来葱葱郁郁。大部分蒜苗都分了三个叉,我忍不住吃了一口,哇!好辣!
今天是第十四天了,蒜苗长得又高又壮。我们再来看看它们的根,已经很长很长了,相互缠绕在一起,看上去像厚厚的坐垫一般,白色的蒜瓣舒舒服服地坐在上面。晚上,爸爸用我种的蒜苗做了一道蒜苗煎鸡蛋,吃着我亲手种的蒜苗,格外的香。
通过观察大蒜的生长过程,我发现蒜先长出根,再长芽。而且,根又密又长的蒜苗一定又高又壮;反之,根又稀又短的,一定又矮又细。
每一个假期都有不少的趣事,在这中间,尤其使我难忘的,便是那次放寒假的时候挖冬笋。
那次寒假,我们来到了表姐家过年。我和哥哥无意间发现在后山有一大片竹林,林中竹叶翠绿,节节高升的竹子傲然挺立在风雪中。虽说是冬天,却不觉寒冷。这个季节,正是长冬笋的时候。想到冬笋的鲜美,我们也是垂涎三尺。
于是,我们决定上山去挖冬笋,我和哥哥一人扛了一把锄头,将落在地上的枯枝败叶推开。在地上隐隐约约看到了一个金黄的笋尖。我心中一喜,先将笋子周围清干净,再从笋子的旁边入手,以免伤到笋子。
摸清笋子的大概长势之后,再将笋子一点一点的刨出来,这个过程要小心一点,不能擦破笋皮,找到笋子的根部之后,再用力一锄将根部切断,然后再用锄头将笋子撬起,就这样一根冬笋就挖出来了。
但是真正难的,是找笋子,笋子一般都生长在竹子为中心的两三米范围之内。有的笋子比较调皮,想跟我们玩捉迷藏,不让我们找到。不过,还是我们技高一筹,一般藏有笋子的地下,地上总会拱起一个小土包,有时候土包上还会有裂痕。
于是我们就专挑这些小土包下手。一抓一个准,让他们无处遁形。至于那一些忍耐不住好奇心的,一个劲往上钻的笋子就更容易找了,地上那些金黄的笋尖就是它的头了。
过了不久,我和哥哥就满载而归了。于是姑姑给我们做了一顿大餐。味道可好了。
尝着鲜美的笋子,我心里满满的都是成就感——自己挖的笋子格外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