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是有温度的,它会带你超越时间,穿越千年与古人交谈,感染你的心灵,让你感受到诗词的温度,在朗诵诗词中品味人生。
诗词带给我很多温暖,它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总是在我失落、伤心的时候激励着我,给我的心灵带来一份久违的安静与平和。
记得有一次体育测试的时候我跑步是全班最后一个,别人全都跑完了,我却还在半路上,不用想也知道,嘲笑声不绝于耳,但我并没有放弃,坚持跑到了终点。那是因为心中有一句话在激励着自己:“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开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跑步时这句诗仿佛一直在给我加油,让我有信心去坚持。虽然老天没有赐予我一双飞毛腿,但他赐予了我这一句诗,对于我来说,足矣。
体育测试完了之后便是考试,谁知由于我没有好好复习,竟然考了如此不理想的成绩。当时便觉得自己没有用,认为自己是一个废品。但脑海中忽然闪现出这样一句诗:“天生我材必有用,干金散尽还复来。”所以我使将泪水化为动力,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那一天终会到来,最后,经过我的不懈努力,终于考进了全班前5名,心中有“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欣喜。
诗词是有温度的,它总是给我勇气、信心和希望,让我去战胜各种困难,它为我打开了一扇品味人生的窗户。这窗似山,一派尊严;这山似水,一脉智慧;这窗如泥,厚爱绵绵。
在这桃之天天,灼灼其华的年纪里,手持一杯好茶,在清风吹拂中朗诵诗词,感受诗词的温度,引我无限遐思……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白与灰掺杂的头发打着自来卷儿,深邃的双眸蕴含着和蔼;零星散布老人斑的脸上勾勒着皱纹,一笑,好似本来就不平整的布上又向两个点聚集了折痕。这就是我们合唱团的创始人,杨鸿年教授。他已经80多岁高龄,腿脚不便,走路经常拄着拐杖,慢慢的,但很有力。
排练的时候,他一丝不苟。每当一首难曲来临,他总是带着我们一点一点地细抠。他的双手时而温柔地浮动,时而有力地挥舞,全身沉浸在音乐中,整个面部都在表达感情。我们体会着这些有含义的手势,将歌曲的感情抒发。当杨老师指挥得高兴了,便会猝不及防地、费力地站起来。每当这时,旁边的老师都会手忙脚乱地去搀扶,换来他不屑的神情。当他的双手攥紧,高举空中,带着满意的微笑,便是一支曲子顺利通过他的验收了。
那次,一首《纳西古调·寻》将我们都难住了,因为杨老师不方便行动,他竟作出决策,让我们分批去他家细排!我们怀着忐忑的心情敲响了门,他面露微笑地缓缓走来迎接。他的房间非常简朴,简直不像是一位传奇人物的居所。当我们落座,杨老师便强打精神,用微弱却富有感情的声音讲述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脸上始终挂着微笑。他的解读令我身临其境,自然,难题迎刃而解。当我们再次唱起这首歌,杨老师的话语便在耳旁重现。
杨老师很少生气,每次都是会语重心长。但是有时,为了一首作品的一个小细节的表达形式,杨老师会与其他老师争论一番,最后总是为了不耽误课上时间而放到课下去争论。
杨老师几乎从未缺席我们的演出,即使前几天还在住院,当我们要演出时,他也会强打精神来为我们的演出做开场曲目指挥。“爱与奉献”,这是杨老师建立合唱团的宗旨,杨鸿年老师的每一次教导都是为此而付出。建团之初,他将一个废料仓库改造成了排练厅,并亲手为团员们生火取暖。36年过去了,杨老师的坚持如初。
听已经毕业的学姐讲,杨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会陪你们到我生命的最后一刻。”我想,这就是执着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