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一个让老师乐此不疲的词语;考试,一个让学生心惊胆战的词语。一看到那雪白的试卷,我们的心都快跳出来了。每一次考试的场面都是那么惊天地、泣鬼神。
“入夜渐微凉,繁花落地成霜,你在远方眺望,耗尽所有目光,不思量,自难相忘……”一位同学放声歌唱,引得同学们侧耳倾听。一曲未终,大家已经猜出了其中的暗示。那就是,一场考试即将到来了!我们仿佛已经看到了老师那“狰狞”的面目。“叮铃铃……”“死亡之声”再度响起,同学们都魂不守舍的向自己的座位挪去。
果然,数学老师抱着卷子,脸上挂着一丝诡异的微笑走进了,走进了!同学们瞬间被这微笑吓得满身鸡皮疙瘩。“现在开始考试!把书本都收起来!”随着老师一声令下,卷子在同学们手中经过,传给后面的同学。当每个人的手哆哆嗦嗦地接过了卷子,一场人类与卷子的大战就开始了!瞧!不会的同学东张西望,会的同学“沙沙”作答,一两个想作弊的同学偷偷摸摸,立刻接到了老师投来的“死亡凝视”,只好灰溜溜地装作埋头苦想。整个教室都被一种令人恐怖的寂静笼罩着。我眼睛紧盯着试卷,用颤抖的手写出一个个答案……时间过去一半儿了,同学们开始焦躁不安,班里充满了写题的“沙沙”声、咬笔的“嚓嚓”声,以及小声对答案的声音。苏老师见状,立刻拿起“惊堂木”——黑板擦猛拍讲桌,教室里便瞬间鸦雀无声。
五十分钟很快就到了,“收卷!”苏老师一声令下,班里就嘈杂了起来。有的潇洒地走出去,显得胸有成竹;有的慢腾腾地站起来,眼睛仍盯着试卷;有的急三火四的加紧运算,赶忙再添上几笔……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但愿每次“狂风暴雨”过后都能是“晴空万里”吧!
那块豆腐,令我铭记
我从小生活在骷髅庙的故乡,家里祖祖辈辈都在卖烧豆腐,可以算得上是豆腐世家了。
在制作豆腐的时候,会有一个特殊的小房子,一口很大很大的锅,一个用土砖垒起的是炕。
冬日的傍晚是寒冷的,我拿着一个小板凳,奶奶叫我一把举起,放上火炕边,我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挪到火炕后面,轻轻地放下板凳,坐在那一角,贪婪的享受扑面而来的温暖,尽情吮吸着那豆腐票来的阵阵香气。
温暖过盛,便成了炽热。我像一只蹲在火边的小猫一样,迷迷糊糊地轻摇着身子,那阵阵香气似乎飘进我的梦乡。正当我快要睡着的时候,奶奶轻轻将我叫醒:“闺女,可不敢睡着,豆腐马上就好了,等烧好了给你一块……”我迷迷糊糊的睁开眼,望着那块晶莹剔透的豆腐,昏黄的灯光洒在上面,像是那晶莹中的金黄,耀眼的映入我的眼眸。
不一会儿香气铺满整个房间,那香气将我从梦乡中拉出来,我瞬间清醒了,奶奶将那块金灿灿的豆腐放在我的手心,说道:“吃吧,小心别烫着嘴。”我点点头,两只小手小心翼翼地捧着,生怕一不小心掉在地上,轻轻地咬一口,那香气沁入齿间,直冲心里。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晚的这一块豆腐似乎成了一味药,一位吃过后才会开心的药,每天下午坐在小板凳上的小憩,竟也成了我的乐趣。
这个习惯一直持续了五年,直到我八岁时,奶奶说:“闺女,咱们要搬家了!”奶奶满脸笑容。我愣了。奶奶又问:“怎么啦?不高兴吗?”我立马摇头说:“当然高兴。”却转身跑到卧室,抱着我的老猫哭了好久。
后来没过多久,我和爷爷奶奶真的搬走了,虽然不远,但我还是念念不忘。到了新家,爷爷依旧开着祖上传下来的营生,继续开豆腐坊,可是因为有点小,却没了我小憩的地方,我也等不到那开炉第一块烧好的豆腐了。
那时,我一抬头,便能看到奶奶那鬓微霜的头发。而如今,我低着头抚摸着奶奶的头发,我再也回不到那座老屋,拉着奶奶的手唱歌谣了,因为时光流逝,我们都长大了,也逼着一些人老了。
这易逝的时光还真是无情,我那座老屋,也因为多年无人问询,快要坍塌。但是,那块块豆腐,却使我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