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欢闲暇时坐在阳台或窗边,手捧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静静地品味书带给我的快乐和美好。书总是默不作声,带着神秘的笑容等待着我们去探索。每当我打开书本的时候,就能听到许多声音:有春花凋零的叹息,有小鸟归巢的啾啾;有甜美如秋的小夜曲,有激荡如潮的交响乐;有智者娓娓的谈心声,有勇士激昂的呐喊声……
我把书籍当作不可缺少的营养品,看见书就像饥饿的人见到了面包一样,如饥似渴地汲取它的营养。爸爸妈妈给我的零花钱,我总是攒起来买书;每到星期天就一大早去新华书店,直到关门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每逢生日,爸爸妈妈问我要什么礼物时,我总是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书!”在我的房间里,摆放着两个大书柜,那里面全是书,从小小的、薄薄的连环画到大大的、厚厚的百科全书,应有尽有。曾有多少次我抱着书入眠;曾有多少次我一个人待在家里,静静地沉浸于书的海洋,在那里徜徉,流连忘返。读到高兴处,我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脸上洋溢着欣喜的神情,绽开舒心的笑容;读到悲伤处,我便为主人公的不幸遭遇而伤心不已,流下同情的眼泪;读到幽默风趣处,我常常禁不住开怀大笑,觉得妙不可言;读到深奥处,我总要皱起眉头,冥思苦想……
书籍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心灵的窗户;书籍像是一架云梯,让我努力向上攀登;书籍像是一片云海,让我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读书,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生活常有诸多不顺遂不如意,而我们既是留恋驻步于这世界,便要一定爱着点儿什么,怡然自得,乐在其中。
恰似草木依恋芳菲,飞鸟倦恋温暖归巢,我所热爱的,无非是文字与创作。很久以前听父亲追溯琐碎的往事便会提到我“造字”的故事。小时候看电视手里常常攥着根笔,小小的手指还作不好乘风破浪的舵手,惹得高大挺立的笔杆在虎口上摇摇欲坠。每当电视中闪过大标题我便会开始创作,将方方正正的汉字愣是画成了一道道龙飞凤舞的符,然而却在横插一撇竖来一点中大概摹出了个字形。那时握着笔“恣肆快活”的我定比指点江山的小神仙还快乐。
自叹没有多深厚文学功底的我在长大后却爱上了创作,许是将一撇一捺落在笔尖时变幻的绚烂让我痴迷。初冬的腊月薄雪中,我踩到一颗白果,便会忍不住记录下这一刻,那时我僵红的手指感觉不到刺骨的冷,当写下”我感觉自己何其幸运,因为我抓住了秋天的小尾巴”,一种幸福与满足从笔尖逆流淌入心头。
可惜既是所爱之处,便会产生一方江湖。我曾在这浩大天地中结识众多志同道合的同路人,并在其中被一个灵落温婉的女孩的笔法所深深吸引。人如其名文如其名,她所有精妙的词汇,匠心独运的句式结构都像皇冠上镶的最耀眼的那颗瑰宝一样恰到好处:如同置身于江南烟雨的绿水桥畔,赏一方风景满旎。我便开始模仿她的写作风格用大量华丽的辞藻堆砌出一篇篇空洞的外壳,都失了灵魂失了真。当那些蕴藉的真实一点点烟消云散,好像我再也抓不住什么的怅然若失的情感涌上心间,我才恍然原来盲目追求的那份云里雾里的烟雨诗情,都散了。我好似体验人间繁华万千后,又猛回头,才惊是南柯一梦。因为痴迷,我向往美丽的创作;但因为热爱,我毅然立誓找回本心。
一次作文练习中,我开始寻找初心,用最平实的语言写下了关于班级团结友爱、老师负责的小事。看似很俗的题材,我在记叙时泪水却充盈了眼眶。因为在记录的时刻,我用了心动了情。后来老师在评价这篇文章时只留下了“语言简朴处见深情”,我便知道那个乐在其中的自己“回家”了。
现在的我依然将周围的点滴随手记影,人、事、花草盛衰、感想都是我流盼期待的。我走进一本书,写下它的续本;我看一部电影,写下它的影评。如今对于写作,我更多的是平静的依恋与痴迷而非以往的热情似火。内心的安宁,在笔尖轻轻得到升华。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每每我提起笔便沉溺于一场指间的绽放。太阳强烈,水波温柔,恰似万物爱恋着可爱的世间,我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