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爸爸妈妈带着外公外婆和我去纳溪上马镇的桃花坞玩。虽然当天下着蒙蒙细雨,但丝毫不影响我们的游赏心情。
我们先从一处名为“桃源仙境”的洞穴走进去。那里面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小灯,粉色、黄色、绿色……远远望去,无数的彩灯就像星星一样,映衬得整个洞穴就像人间仙境一样,美极了。
穿过“桃源仙境”,我就看到一面大大的石墙,上面有很多浮雕。妈妈说,这种叫影壁墙,在古代很多大户人家的进门处都常见。在众多浮雕中,最吸引我的是一个正在作诗的人。“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原来是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啊。我猜雕刻的这个人就是崔护吧,真有意思。名为桃花坞,自然就有很多桃树。有的还是小树苗,有的却已是参天大树。可惜现在已是秋天,错过了开花季,不然满树的桃花盛开,一定很漂亮吧!
爸爸说,“坞”就是“岛”的意思。有岛,四面肯定环水;有水,就一定有桥。桃花坞的水虽不是清澈见底,但也绿得像一块碧玉。你看,那水中有一只大石龟,驮着唐僧师徒四人和白龙马。据说是源自“九九八十一难”的取经故事,让我马上有了想看《西游记》的兴趣。看完了水,让我们来看看桥吧。桃花坞有很多桥,石头拱桥,木头吊桥……加上碧绿的湖水,让我想起了课文《小桥流水人家》中描绘的美丽景色。
桃花坞的墙也很漂亮。乍一看,有点像最近很火的电视剧《延禧攻略》中的故宫宫墙,只不过这里的墙是灰白色的,但仍然古韵十足。因为下雨,远处的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再加上这近处的墙,简直就是一幅古色古香的水墨画,让人置身其中,心旷神怡。
出游时节,阳光灿烂自然是好。但遇到细雨蒙蒙,也可带着美丽的心情前往。此次的雨中游桃花坞,就让我欣赏到了它的别样美景,真是不虚此行!
云层沉甸甸地压在天上,阴沉压抑的空中掠过南飞的雁群,急急地窜向无云的东南方。
起风了。狂风荡过裸露着泥土的草原,残存的黄草被压倒而难以屹立。草原上放牧的老人挺直腰,抬眼眺望雁归的方向。
那是故国的方向。
他已不记得来到此地多长时日,十年?二十年?这里的匈奴人用官位财宝诱惑他,用严刑冷遇威胁他,要他屈服投降。可他从未退让。
他清楚地记着,他是汉朝派来的使臣,他的故乡在远方。
风更加狂暴了。苏武驱赶着羊群,他的脊梁依旧笔直,手中紧握着从故乡带来的那柄竖直的节杖。
风呼啸着,苏武的身影渐渐隐没在风声萧萧中,却铭刻在青史上,成为民族的脊梁。
空旷荒野上,马蹄铮铮中,逐渐染上猎猎风声。
马队自风沙中走来,身披铠甲的卫队簇拥着一名盛装在身的女子,他们身后的城墙渐隐在风里。马蹄声沉稳地行远,向着西北。
王昭君端坐马上,面对愈发强烈的狂风,绝美的脸上毫无惧色,反而坐直身体,转头向着故乡遥遥一瞥,似在告别。她的身上背负着和亲的使命,此次一去再无归期。她的未来是瑟瑟的风沙,但她永不害怕,因为这是为了自己的国家。
风依然刮着,几百年来从未停下。
长夜漫漫,四周寂寥无人。南方的冬天虽不似北方的严寒,可今夜却格外凄凉,冷风从船窗灌入,直刮进了文天祥的心底,令他不战而栗。
他想起自己被俘两年来跌宕的经历,亲眼目睹山河破碎的过程,昔日同僚叛国投敌的嘴脸……他的目光染上几分愤怒与蔑视,落在那份空白的招降书上。
良久的沉默伴着船外风声,他提笔,缓慢又坚定。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的背影在昏暗灯火下被拉长,如同一座静寂矗立的山。
风,停了。好像从未刮起过一样。
千年的风起了又停,因为总有人在风中挺直脊梁。他们的目光所至,是最初信念开始的地方,也是家的方向。
五千年的古国,历经了多少沧桑?从风雨飘摇中走来,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民族能屹立于世界东方,正是因为:风起的时候,有人能够挺直腰,傲视前方。
如今,风依然刮着,却没有了旧时的凛冽疯狂。站在风中,挺直腰,你我不倒,中华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