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厅里有不一样的音乐,大自然如同一个巨大的音乐厅,也有不一样的音乐,他在一天中的各个时段演奏出各种美妙的音乐。
鸟儿是大自然的歌手。清晨,太阳才刚刚露出头,鸟儿们已经“起床”了,他们用力抖动着翅膀,要抖干净早晨的湿气和露珠。小麻雀“啁啾、啁啾”地叫;布谷鸟“布谷、布谷”地边飞边叫;小斑鸠“咕咕咕、咕咕咕”地叫,这场景真热闹呀!他们共同演绎出了一首动听的合奏曲。
知了和青蛙是大自然的歌手。午后,太阳高照,晒得大地火辣辣的。知了在树洞里热得受不了了,便爬上树枝唱歌、解闷。“知了……知了……”地歌唱起来。旁边池塘里的青蛙也“呱呱、呱呱”地低声加入了合唱。他们的歌声好像在说:“太热了、太热了!”似乎在演唱着一首摇滚乐,发泄着自己烦躁的心情。
风和雨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下午,天色忽然暗下来,刮来了一阵猛烈的大风,把树枝吹得“哗哗”作响。随着“轰隆”一声,豆大的雨点“哗啦啦”落下来,“啪、啪、啪”打在玻璃窗上。雨落在地面上,溅起一朵朵水花,好看极了。地上的水愈来愈多,汇成了一条条小溪,“叮叮咚咚”地奔向远方的河流。风声、雨声、流水声汇聚在一起,组成了一首雄伟的交响曲,让世界不再单调和冷清。
蟋蟀是大自然的音乐家。晚上,雨停了,繁星满天,犹如在天鹅绒般的夜空中镶满了亮闪闪的钻石。蟋蟀“口瞿、口瞿”地叫着。那声音轻轻柔柔,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温柔。就像一曲优美的、抒情的小夜曲,在安静的夜里回荡……
我喜欢大自然美妙的声音,我更喜欢那音乐厅般的大自然。
云层沉甸甸地压在天上,阴沉压抑的空中掠过南飞的雁群,急急地窜向无云的东南方。
起风了。狂风荡过裸露着泥土的草原,残存的黄草被压倒而难以屹立。草原上放牧的老人挺直腰,抬眼眺望雁归的方向。
那是故国的方向。
他已不记得来到此地多长时日,十年?二十年?这里的匈奴人用官位财宝诱惑他,用严刑冷遇威胁他,要他屈服投降。可他从未退让。
他清楚地记着,他是汉朝派来的使臣,他的故乡在远方。
风更加狂暴了。苏武驱赶着羊群,他的脊梁依旧笔直,手中紧握着从故乡带来的那柄竖直的节杖。
风呼啸着,苏武的身影渐渐隐没在风声萧萧中,却铭刻在青史上,成为民族的脊梁。
空旷荒野上,马蹄铮铮中,逐渐染上猎猎风声。
马队自风沙中走来,身披铠甲的卫队簇拥着一名盛装在身的女子,他们身后的城墙渐隐在风里。马蹄声沉稳地行远,向着西北。
王昭君端坐马上,面对愈发强烈的狂风,绝美的脸上毫无惧色,反而坐直身体,转头向着故乡遥遥一瞥,似在告别。她的身上背负着和亲的使命,此次一去再无归期。她的未来是瑟瑟的风沙,但她永不害怕,因为这是为了自己的国家。
风依然刮着,几百年来从未停下。
长夜漫漫,四周寂寥无人。南方的冬天虽不似北方的严寒,可今夜却格外凄凉,冷风从船窗灌入,直刮进了文天祥的心底,令他不战而栗。
他想起自己被俘两年来跌宕的经历,亲眼目睹山河破碎的过程,昔日同僚叛国投敌的嘴脸……他的目光染上几分愤怒与蔑视,落在那份空白的招降书上。
良久的沉默伴着船外风声,他提笔,缓慢又坚定。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的背影在昏暗灯火下被拉长,如同一座静寂矗立的山。
风,停了。好像从未刮起过一样。
千年的风起了又停,因为总有人在风中挺直脊梁。他们的目光所至,是最初信念开始的地方,也是家的方向。
五千年的古国,历经了多少沧桑?从风雨飘摇中走来,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民族能屹立于世界东方,正是因为:风起的时候,有人能够挺直腰,傲视前方。
如今,风依然刮着,却没有了旧时的凛冽疯狂。站在风中,挺直腰,你我不倒,中华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