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像动物园一样的家,为什么这样说呢?我来为你们一一解答!
我的妈妈像一只温柔的“母老虎”。记得一个周六,我想睡个懒觉,结果就听见妈妈“嗷嗷”地喊道:“起床啦!快点,要迟到了!”我吓得赶快穿戴整齐问道:“现在几点了?”“7点13。”妈妈回答我。“这么早啊!我还想多睡一会儿呢……”我埋怨道。“你不知道‘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吗?如果你再睡下去就变成‘虫子被鸟儿吃了’!”
我的爸爸像一只“雄狮”,我和妈妈每天都要受到“雄狮”的“教育”。上周日,我因为没完成作业而遭到“雄狮”的批评,而“母老虎”妈妈在检查作业的时候因为粗心算错了答案,也让“雄狮”给上了一堂“课”。
现在我的“动物园”之家已经有了“森林之王”和“百兽之王”了,在他们的威严之下我可以转变很多角色,淘气起来的我像小猴子,上蹿下跳总是闲不住;爱说话的我好似一只小麻雀,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每当“雄狮”和“母老虎”一起教育我的时候,我就变成了小老鼠,害怕的我只想向他们“跪地求饶”;恢复精气神的我在运动场上则变成了小兔子,虽然这次展示的机会是同学免费“让”给我的,但我也努力为班级争了光。
这就是我的“动物园”之家,让我害怕又温暖的家。偶尔会害怕“母老虎”和“雄狮”对我这只“小兔子”的责骂;偶尔又会陷入他们保护我不受伤害的温暖,但我依然爱他们。
“你只需要付出自己的努力,剩下的交给时间。”这是我爸爸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在有幸圆梦自己梦寐以求的中学后,课程排得越来越紧,我即使最大化地优化我的作息,也愈发感到了时间的紧迫。如果,给我多一点时间,我会做一些我热爱的事。
多一点时间,我便可以卸下沉重的书包,备好笔墨纸硕,打开书圣的《兰亭集序》,提起笔,让墨汁在笔尖尽情飞舞,感受王羲之的潇洒:“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字里行间,我仿佛看到了兰亭,四周有险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修长的竹子和湍急清澈的溪流,王羲之与友人游山玩水,饮酒吟诗,而又感慨万千地畅叙宇宙,阔论死生并乘兴做序之景。人生不就要如此自由,潇洒吗?而观书圣之字,干净利落,收放自如,亦如其人:字尚且无须被笔划所缚束,人生又何必循规蹈矩,活成他人模样呢?人穷其一生为之奋斗的,不便是无忧畅快的生活吗?我沐浴在汉字的世界中,思考着这些问题……
多一点时间,我便可以放下手中的作业,去追逐我理想中的诗篇。昔有汉武刘邦,壮书《大风歌》,荣归故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若无这种礼贤下士,任用贤能的品质,他会黄袍加身,流芳百世吗?“将进酒,杯莫停!”这一声劝酒,销尽多少苦恨离愁!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又将多少绝望之人拉回现实,李白自己也不例外。纵使他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和“千金散去还复来”的情怀,又有谁知道他在落寞时,千金散尽,无人问津的逝去。在李白的诗中,我既能看到浪漫的情怀,又能及时回到现实。杜甫“生平第一快诗”中写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他在听闻祖国失地被收复时,喜极而泣。可谁又知道这泪中的辛酸。经历过“安史之乱”,深谙世道之艰,并同情关心百姓疾苦,曾书《三吏》,同情繁重徭役赋税压迫下的人民;昔写《三别》,记录离别之苦恨;而后高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倾诉晚年的凄凉生活。他曾有《望岳》的凌去之志,却为民间疾苦操碎了心。这诗中百味杂陈如人生,令我神往……
多一点时间,我便可以抛开一切烦恼,游历在书的海洋。“民魂”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中西学堂到藤野先生,从庸医医治死父亲到弃医从文,从反对文言文到推崇白话文,我们见证了一个有新思想的青年,他一生在用笔尖战斗,用尽才学唤醒沉睡的中国。呐喊一生,引人彷徨。海明威笔下的老人,用80余天的出航,展示了人类最强大的武器—坚强不屈的信念,鼓舞多少处于低谷中的迷惘的人们。雨果为我们描绘的“悲剧世界”虽然充斥着“恶”却不无真善美。牧师主教行动上的教化,冉阿让奋不顾身救人,收养珂赛特的决定,沙威贯彻正义的决择……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是有的。”在有限的时间里,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专注高效的完成每项事情,就能有多一点时间,做热爱之事,感时之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