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母亲的地方,空气中总弥漫着幸福的味道。
——题记
母亲是个极其唠叨的人,即使知道那是为了我好,但还是受不住她日复一日的����嗦嗦。无论大事小事,对事错事,好事坏事,她都能拿来说一通。
这天,父亲告诉我,母亲要回乡下几天。这可把我高兴坏了,这几天终于有个清静的日子,不用听母亲讲所谓的“大道理”了。
出门前,母亲依旧唠叨了一大堆:不能碰火、不要边充电边玩手机、出门要把门反锁……我应付地道了声:“知道了。”便送母亲出门了。
晚上,我兴奋地彻夜难眠,翻来覆去地想着没有母亲的唠叨的日子该做什么。结果第二天,便睡过头了。
一觉醒来,指针已指向七点。“不好!”我立马被惊醒,胡乱的穿好校服,急忙洗漱完便背着书包出门了,就连早餐也没吃。我飞速地骑着自行车,赶忙中差些撞上一辆电瓶。终于,到了学校,我用力狂奔,飞快的爬上楼梯,冲入教室。说实话,我体育考试时要有这速度,第一名早就到手了。
还好,冲入教室时,正好七点十九分,差一分钟,就差一分钟就迟到了,我庆幸。可坐在座位上的我气喘吁吁,感觉整个人都要虚脱了。这还不止,上到第二节课时,我的肚子便咕咕叫了起来。没办法的我,只能熬过这个难过的上午。
这时,我才明白,原来,母亲的唠叨是多么的重要。
回家时,习惯的叫了声:“妈,我回来了,我好饿!”然而回应我的只是空荡荡的房间中传出来的回声。饭桌上白净地,比我的脸还干净。这时,父亲回来了。“放学了,我……给你做饭去。”我一脸不可置信,父亲他还会做饭?果然不出乎我所料,父亲的烹饪技术一团糟。望着餐桌上的几分“黑暗料理”,我绝望了,只好点了外卖。
我知错了,母亲唠叨,是因为关心我,她每天辛勤工作,做饭,做家务,为我付出了这么多,而我却还嫌弃她太唠叨。如果可以,我希望母亲早些回来。
愿望似乎实现了,第三天,母亲便回家了。桌上香喷喷的饭菜,看得我欲罢不能,一坐下便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我仿佛品尝到了幸福的味道。母亲又开始唠叨了:“你看看你吃的,没人跟你抢。”“村里的王大婶儿的女儿考上重本啦!这给她家里人高兴坏了,你啥时候也能这么争气……”
“哈哈,妈你继续,我爱听你唠叨”我如今才觉得,母亲的唠叨是最幸福的滋味。
幸福的味道,是早春那一点嫩芽;幸福的味道,是仲夏那一朵红花;幸福的味道,是金秋那一抹金黄;幸福的味道,是寒冬那一片雪花;幸福的味道,是母亲日夜唠叨对自己的关心。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李商隐
秋天,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个谜,大家脑海中可能会想到李清照诗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萧瑟景象。
晨起,阳光拍打在脸上,宿舍里忙碌的身影扰乱了这本属于晨的宁静,今日,我们将踏上解开秋之谜的路,一起去探索秋的奥秘。修长的小路蜿蜒在飘忽的枫叶中,脚下“沙沙”的树叶破碎声勾起人的几丝凄凉。一路上,不知名的野草已经枯败,无力地垂下脑袋,眷恋地抚摸着脚下的土地。各种各样的树开始落叶,无论是曾经温柔动人的柳树,英俊挺拔的柏树,还是浪漫温暖的梧桐,都在逐渐地褪去那曾令它们骄傲了一个盛夏的外衣,未曾脱落的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一幅凄凄惨惨的景象。
在秋天,即使是太阳光芒万丈地悬挂在湛蓝的天空上,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也能让人感到刺骨的寒冷。
这也许就是人们厌恶秋天的原因吧,相比于春天的生机盎然,夏天的绿树成荫,冬天的银装素裹,秋天的萧瑟寒冷是没有人会多眷恋一分的。
但是,转过萧瑟的街角,在院墙旁有一棵长满了沉甸甸硕果的橘子树,那是果树孕育了一个夏天的成果,那是它的幸福,它存在的价值,它宁愿舍弃树叶也要保留下来的珍宝。
我走在这条洋溢着秋天气息的路上,落叶在向我招手,秋风在向我回应,我走在这路上。
有人说,秋日的凄凉是在于它的不完美。
秋天只是一场盛大的祭奠,是一个温婉圆滑的忧郁女子,只有品味得了遗憾与凄幽的人才会爱上凄凉的深秋,可在我看来,不完美的秋日,才是最完美的。
若秋天的土地没了那欲黄未黄的叶子,没了那细微的脆响,没了那厚重的美感,那该多么遗憾呐!
不仅仅是秋色,秋天的一切,都有深深的韵味,落叶是秋天的相思;明月是秋的皎洁;风是秋天的爽朗;雨是秋天的深情……这是多么好的一片诗意盎然的秋之景观啊!你认为的完美恰好毁了秋日的那一份韵味。
绕过枯黄的草地,走上小桥,来到残败的荷花池边,湖中的荷花都已凋零,荷叶向两边弯着腰杆,如年过半百的老爷爷弯曲的身形。荷花腐烂成黑色的绒絮,如浮萍一般在水中飘荡,水里的鱼儿偶尔浮上水面,鱼尾一甩,高冷地留下一串水珠。
这些画面构成了一幅扣人心弦的“秋鱼戏水图”。池水,残荷,锦鳞,相得益彰,犹如一幅温婉厚重的美景。
秋日是一幅暖色调的油画,厚重温婉。
其实秋就是这样,从未变过,落叶从来都是落叶,残荷也向来都是残荷,只不过看的人不同,心情不同,品出的东西才不同罢了。
秋其实从未有过隐藏,它向我们展示了它的一切,从内到外,没有任何隐瞒,谜底已经揭示,只需要我们用心去看,去感受,秋的气息就在你的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