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情岁月苦中减,有味青春苦中甜。”我的青春里有欢喜,也有担忧;有惊喜,也有惊吓;有成功,也有失败。这些都源自你们的相伴,你们陪伴我一起承担,一起喜悦,是你们让我的青春画卷多了一道又一道炫丽的色彩。
总是听到周围的人对我说:“你小时候真的是一个‘小霸王’,现在真的是越大越懂事。”这总是让我想起我的第二段友谊。那是我刚刚与自己最好的同伴分离,这让我感到无措、悲伤。这时,你就像一缕暖阳,轻轻揉揉抚平了我焦躁无措的心,你大大咧咧又不失礼貌的性格无处不彰显着你的教养,你一点一点地改变着我,让我从一个生气就不管不顾乱发脾气的“莽夫”,变成了别人眼中的“乖乖女”。你在我的生命里一点一点地留下你的足迹。可是,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到了小升初的时候,我到县城上中学,而你,留在了村里的中学。与你分别之时,我在心里愤懑不平:为什么命运对我如此不公,我失去第一段友谊也就算了,为什么连这段它“亲赐”的友谊也要抹去。但我却忘了,一段友谊的空窗期恰恰代表着另一段友谊的开始。
终于,我的第三段友谊悄然而至。那是在初二,她就坐在我前面,大概是因为这个地理条件,我们渐渐成为了朋友。其实我们的性格是迥然不同的,但可能是她那种”与时间赛跑”的精神吸引了我吧。犹记得,每次下课,她总是拉着我飞奔,要么去厕所,要么去寝室,要么去餐厅,我明白了她每次都跑得最快是为了能挤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她还总是像以前一样跟我说:“我觉得时间真的不够用。”这时,我就会摇头晃摇地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还没说完,我们两个目光对视,互相笑了。
春水初生,春林出盛,春风十里不如有你。
朋友,愿我们友谊长存,愿我们在以后的时光里能在一起尝尽人生中的酸甜苦辣。
纽约时装周展览上,来自中国工作室设计的“绿色服装”聚焦了全行业乃至世界的目光——传统纺织材料的漂染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大量污染物的产生,而该工作室设计的一系列服装采用废品制作,将时尚与环保巧妙结合,带给观众一场视觉盛宴。
近来,“绿色服装”俨然成为大众生活的潮流风尚。安徽19岁的女大学生用矿泉水瓶加工再利用自创“潮牌”,申请获得专利,引发网友热议。上至国际舞台,下至民间百态,这一潮流已经席卷整个社会。循着时代的脉络,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一“绿色旋风”究竟骤起于何处?
当今时代,玻璃高楼反射白光,车马骈阗中横流的物质堵塞了我们的视听。毫无疑问,21世纪,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之中。文明进步带来了福祉,也让我们与自然站在几乎对立的两侧。面对时尚,我们追求材质的奢侈以及样式的浮华,却忽视了服装业生产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纷繁错杂的印花,是一道道刻在自然身上的伤痕,锦绣丝线里,是树木抽离根部轰然倒下的哀鸣。
对所谓的“夸饰”一拥而上,趋之若鹜,而将自身与自然割裂,主体与客体分离。人们心中恍然敲醒了警钟,开始阻止自己被虚浮的时尚所绑架。于是当代时尚界的“弄潮儿”们开始“归渡”,服装设计者们,甚至是其他社会成员,开始身体力行推广这一时尚。
古人对自然有着最虔诚而朴素的信仰,他们将草木作为精神招展的幡旆。心灵远足的现代人开始效仿他们的质朴,这无疑是一次精神的回望,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关系。我曾阅读过这么一条新闻,在南美洲的古老部落里,当地人喜欢穿青色的粗布短衣,以模仿树皮的式样。他们的族群至今保存着祭祀自然之神的传统。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时尚?人类之于自然,本来就是“毫末之于马体”,由此凝视当下,以废品代替化工纤维而缔造的时尚,除了是对自身的反省,也的的确确还是一种对自然的强烈关怀以及尊重,这是一个社会道德素养提升的体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当今社会一个重大的命题。上海市率先兴起垃圾分类在全国掀起热潮,“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大量艺人以及综艺节目都在积极推广“垃圾分类”。在这样良好的社会势头之下,时尚界这股“绿色旋风”又该刮向何处?几天前,海天科技公司推出了“环保科技”主题服装,运用科技,以人工种植的有机棉替代化工纤维,这无疑是在原有的变废为宝上的一个再加工升级。科技感与美感的结合,人们不仅收获了视觉上的满足,也不用背负上自然的“良心债”。这一时尚趋势愈演愈烈,有可能会推动时尚界的一场革命。往后,相信时尚会更好地与环保结合,更富有创造性、创新性,而幸运的受众,便是我们个体。
《中庸》有云:“万物齐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环保与时尚,向来不是两个脱离关系的事物。推陈出新,两种概念也能并行不悖。时代的发展往往伴随着时尚的发展,但人们从来不是流行巨人脚下激起的尘埃,更多时候,他们也是捧着赤子之心走在一切之前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