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印象里大多数的人的弟弟吃饭,或是“开心快乐”,或是“狼吞虎咽”,或是“饿狗扑食”,吃完还不忘来句“哎,真香!”而我的弟弟,却是“愤怒吃法”,而且是顶端愤怒。
每当乌云把最后一抹晚霞赶走,我的奶奶就会端着一碗喷香的面条从厨房走出,而我的弟弟早已在餐桌就位。在里房的我,听见了一阵阵的拍桌子声夹杂着高亢的如男高音般的尖叫声。哎,就是用鼻子也听得出来是我弟弟在吼叫!从那高亢的尖叫声中我似乎听得出来他那叫声里透露出来的是什么,把它恰到好处地融合进《黄河大合唱》后就是这样:“风在吼,马在叫,弟弟在咆哮,弟弟在咆哮,面条快点端过来,宝宝饿了,受不了了。还不快点,我就把桌子拍烂了!”真是惊心动魄啊。
即使吃上了面他也不安静,一口一口给他喂,必须是连贯性的,如果有一口没有衔接好,遵循上面《咆哮大合唱》一样,那声音简直能把你的耳膜震破。还有他吃饭的时候千万不要离他很近,如果你端着碗,他不会对你怎么样,但你要是没端饭碗,他会误以为你要抢他东西吃,那你可就没啥好下场哦!他会抓着你的头发,使劲地打你的脸,直到他满意为止。每次我都是终极受害者,头发已被扯下一团,脸也被他锋利的指甲抓破。唉,想打又不能打,真是令人哭笑不得呀!
这是我的弟弟,尽管他有些不听话,但我还是很爱他!
为家乡的木偶戏艺术喝彩
闽南是我的家乡,掌中木偶戏是我们闽南的传统艺术,它俗称布袋戏,自明清至今,流传于闽南地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现已成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9年7月18日下午,我们一行人在赵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惠安戏剧中心,近距离与木偶对话,感受这项古老艺术特有的魅力。
戏剧中心的外墙上绘制着生、旦、京剧脸谱、传统布袋木偶,以及惠安木偶剧团创作的四个惠安女木偶造型,颜色明艳,造型逼真。大厅的墙壁上张贴着许多表演剧照和国内、国际获奖证书。
进了大剧场,木偶剧团的刘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儿童剧《拔萝卜》和经典剧《武松打虎》等木偶戏表演。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武松打虎》。只见刘老师一手控制“武松”,一手控制“老虎”,人与虎紧张地对峙着。“老虎”猛地扑了上去,张开了血盆大口,“武松”敏捷地闪开了。随着刘老师灵活地操纵指掌,变换姿势,“武松”和“老虎”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搏斗,最终“武松”成功打死了“老虎”,成了声震八方的打虎英雄。原本没有生命力的木偶在刘老师手指的控制下变得活灵活现,让我们切实感受到掌中木偶戏“一口道尽千古事,十指操弄百万兵,八弦寰宇集一艺,袖里乾坤日月升”的神奇与逼真。
精彩的演出结束后,我们意犹未尽,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尝试着玩木偶。操控掌中木偶看起来容易,实际操作起来却很难。在刘老师手中,木偶能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而落到我们手中,只能做拍手、点头这些简单动作。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呀!刘老师不知在背后练习了多久,才有这么出色的功夫,实在令人佩服!
看完这场木偶戏表演,我为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家乡特有的木偶戏感到骄傲。历史悠久的木偶戏艺术流传至今,仍然盛行不衰,并且已享誉海外。我相信,这项传统艺术在家乡的木偶戏艺术家和木偶戏艺术爱好者的努力下会一直传承下去,让更多人感受到它的魅力。这朵艺苑奇葩会开得更加鲜艳,香溢人间!
作为闽南人,让我们都来为家乡的木偶戏艺术喝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