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妹妹,吹泡泡,好像串串满天飘。一个一个飞上天,非要太阳公公抱。”今天,我们玩了吹泡泡的游戏。
老师一说,要搞活动吹泡泡,全班同学都哈哈大笑起来,我的心都快要开心的炸飞了。老师说:“一人拿一瓶吹泡泡的瓶子,到外面去吹。”我们掀开盖子,再沾点水,最后温柔的吹泡泡。这是我第一次在学校里吹泡泡,我把泡泡吹的又大又圆。
老师说:“面对着我,也可以面对着同学吹。”我一听,马上就跟毕梦彤一起吹,吹在脸上冰冰的,真舒服。泡泡都是圆的,还有爱心形状的,许多许多的形状,不知道有多少。最后,泡泡不见了,到底飞到哪去了呢?我想:应该是飞到了全世界了吧?
老师把我们叫回了教室,我迅速的回到教室,有的同学舍不得走还在吹。
老师给我们看了魔术师吹的泡泡,哇!吹的又大又圆,里面还有一朵朵五颜六色的花,还有的泡泡里有蓝天白云,还有的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小泡泡呢!毕梦彤说:“我吹的泡泡比你大。”我说:“看!我只要温柔的吹也很大!”毕梦彤一听,学着蜡笔小新扭着屁屁温柔地吹起来,哇!竟然比我吹的还大。
一个有趣好玩的吹泡泡游戏就结束了,下期再见哦!
我的母亲个子不高,有点胖,胜在眼睛大,皮肤白,仿佛是晒不黑的那种。对于我的母亲,我想写的并不是半夜大雨母亲送我去医院等老套故事,而是我母亲一直给我灌输的受益概念。
我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学钢琴,正是最贪玩的时候,耐不住性子,坐不住,每次都是练一会儿就玩去了。母亲也不恼,看到我这样也就把我叫回来,继续练罢了,她倒也还不走了,坐在旁边帮我唱谱。这么一唱就是一个钟。一唱就是好几年,直到大了,心中有数了,才不那么做了。
以前的我一直都不明白,为什么母亲总要来旁听我上课?有段时间,她突然没来,我总抑制不住心里跳动的火苗,东张西望,老师的话左耳进右耳出,一节课下来,老师教了什么?啥都不知道。后来,我渐渐地明白,她来听课,一方面是为了按压住那颗火苗,另一方面她又希望跟上我的步伐,不至于在我练琴需要有人陪伴时而无从下手。
曾经,我在网络上看到过一句话“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句话用在我母亲身上一点也不为过。她曾经在无数个日夜里陪着我上课下课;在无数个枯燥乏闷中陪着我度过;在无数个想要放弃的日子里勉励我。也许,今天的成就是她给予我的。而当我看到与当年的我无异的小朋友时,我感觉我是幸运的、是幸福的。那些所谓为孩子们好的父母是永远不会懂得小孩子需要什么,他们喜欢推卸责任、喜欢撒手不管,却不曾想到那时候的我们需要被陪伴。当我需要陪伴的时候,母亲给了我温馨的港湾;当我需要展翅翱翔的时候,母亲给了我一片蔚蓝的天空。
我的父母之间有间隙、有隔阂,也许,我的父亲永远也想不明白,我对我母亲的感情,甚至是我自己也没有想明白。对于我母亲的所作所为,我从不怨,也不恨,我没办法指责她的人生,就像她也无法控制我的人生一样。我一直觉得有些事情不用讲出口,各自心里都清楚就好,就像我第一次向我母亲道歉,总觉得拉不下脸,所以我第一次的道歉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
我的母亲并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但我依然感激她。面对我的错误,不是一味地指责,而是会考虑我的感受,与我一起分析原因,这也让我懂得,遇到难题,不要抱怨。最让我感激的终究是母亲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