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欢笑声充满了教室的每一个角落,这时在干什么呢?原来在举行一场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
游戏规则是:老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成语,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个比划一个猜,分最高的组获胜。
“游戏开始。”老师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像一面水平如镜的湖面被扔进一块石头,激起层层涟漪,同学们有的商量着和谁一组,有的同学讨论着怎么能获胜……教室里一片火热朝天的景象。
第一组上场了,只见比划者大步流星地走向教室后面,好像胜券已经牢牢地握在手中,可当看到屏幕上放的成语,立马傻眼了,“咬牙切齿。”这确实不好表演,比划者把牙齿狠狠地咬在一起,左右微微摩擦着,卖力的表演着。可猜的同学一脸茫然的看着他,眼睛瞪得大大的,如铜铃一般,可就是猜不出。比划者急得直跺脚,我们也是如此,恨不得直接把答案告诉他。突然,猜的同学灵光一闪,“咬牙切齿。”终于猜对了,台下的同学都不禁暗暗松了口气。第一组猜对了5个,还算顺利地结束了第一场比赛。
最让我难忘地就是第三组了,前面4个成语都成功猜对了,可到“捧腹大笑”时就卡住了。只见比划的同学忽然捧着肚子大笑起来。猜的同学却有些手足无措,眉头紧紧地皱成“川”字,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心想:这个不是很简单吗?比划者表演得很清楚啊!唉,我真想上去帮他说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猜词的同学依然呆呆的,突然,他眼睛一亮,脱口而出“仰天长啸。”
这词一说出来,同学们都大笑起来。猜的同学一看答案是“捧腹大笑”,这才恍然大悟,刚刚比划者腰一直是弯的,怎么会“仰天”呢。教室里场面一度失控,老师也没忍住笑了起来。
通过这节课让我明白: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成功的,要大家团结起来,齐心协力才能获得胜利。这真是一节意犹未尽,回味无穷额课!
今天,我们作文课上玩了一个有趣的游戏——画鼻子。
首先上场的是曾广泽,他长得很强壮,我看他连转三十圈都不在话下,他刚转了十圈,老师就用丝绸方巾把他的眼睛蒙了起来。蒙着丝绸方巾的广泽,样子真好笑,同学们没有一个不说他是“木乃伊”的,“木乃伊”东倒西歪地向白板走去。他摸索着总算站稳了。只听见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说:“广泽,往上一点儿”;有的说:“广泽,你往下一点儿”;还有的干脆要走上讲台前,要给他指导,教室里乱哄哄的。朱老师让我们安静下来,请广泽自己决定画在哪儿。广泽一阵犹豫,终于抬手往上画时,眼看就要画在脸正中了,就快大功告成了,我正准备为他鼓掌时,就听见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往下啊,往下!”
曾广泽把手往下移了一点儿,随手一画,台下突然哄堂大笑起来。广泽不知所措、慌忙扯下眼睛上的方巾,发现原来自己把鼻子画在嘴巴上面了,他也情不自禁地“扑哧”一下笑出声来!
台下的同学们都跃跃欲试,大家一边”举手振臂“,一边对朱老师说:“我想画,我想画……”。大家呼声很大,特别是邹逸航,他激动得满脸通红,于是老师请他到白板前,给他也蒙上了头巾,并请他“自转”几圈。蒙着头巾,转了几圈的邹逸航稳稳地走到了白板前。教室里像炸开了锅似的沸腾。邹逸航磨磨蹭蹭,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他正准备“随便作画”时,我大叫一声:“别画,你快画到我的名字上了。”(白板的最右边贴着作文课学生姓名)
邹逸航听到我的呼叫,赶忙把脚向左边移了几步,台下他的欢喜冤家广泽正给他“瞎指导”,一会儿左边,一会儿右边,一会儿上面,一会儿下面。一阵乱指导后,邹逸航把鼻子画在了耳朵上了,台下又是一阵哄堂大笑,我已经笑得快喘不过气了!邹逸航拿开头巾,“又气又恨”地瞪着我们,他那样子似乎要把我们吃了一样,“咬牙切齿”地走下了台。
不知不觉,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游戏结束了。但我们的笑声久久地回荡在教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