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一丝惊喜与期盼,故乡离我越来越近了,那熟悉的气息和我曾经在那里嬉戏的声音,近了,近了。阔别了已久的家乡,在这一刻又见面了,分别了太久,之间又莫名产生了一种隔阂。所以我在回忆,在寻找这片乐土中曾经给我的那片温情。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是我幼时经常听我爷爷奶奶唱起的,那时根本不能理解歌中的感情,时至今日,才理解那是对故乡深深的思念。正如这首歌所写的,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没有高大的山峰,没有多么鲜艳美丽的鲜花,只有长长的松花江慢慢的流淌着,牵起了人们的思绪,连起了人们的感情。
好不容易到了东北,爸爸便开车带我来到松花江边,江水碧波荡漾,映照着蓝天,映照着那如丝般的白云,也映照着孩子们阳光可爱的面庞。刚刚触碰到水面,冰冷的温度让我不由得缩回了手,看着身旁的孩子们都在愉快的玩耍着,也许是被他们吸引了,也许是自己爱玩的天性,我又一次将手伸进了微凉的江水里,双手捧起一汪清水,透亮的水映照着我的面庞,在阳光下照射着金色的光芒,微微有一些刺眼。我不断的将水轻轻撩起,溅起了大大小小的水点,江面也荡起了层层涟漪,添加了不少生机。
正当我沉迷于这种意境中时,不料,身子一歪,险些跌入水中。若不是爸爸急忙扶住了我,恐怕我已跌入水中。人是安全了,可是我的包却不幸滑入水中,等我反应过来时,包已漂到了我够不到的地方。我脑子一热,顿时慌了手脚,包里没有什么昂贵的东西,但毕竟那个包一直都是我的挚爱。我立即找到了开船的地方,寻求帮助。其实没有指望人家会帮忙,毕竟谁会做赔钱的买卖,况且还是一个与自己不相干的人。没想到,开船的人一口答应下来,帮我拿回了包,接过湿漉漉的包,一种温暖与感动将我包围住,我找到了那失而复得的温情。
那一刻,与故乡因分别太久而产生的隔阂不见了,我体会到了故乡曾经给我的温情。我仿佛又变成一位小姑娘,在水边嬉戏着,打闹着,听着那首“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人生一世,必定是风雨兼程,在路途中经历万事。其中不断荡漾于心头的,是驻足一生道路上的每一处风景。渲染的美景曾在心灵的花火间流离,在人世点滴记忆中归去往返。此时此刻,愿停息下炙热的笔尖,共勉那故地重游、来时路上的风景与那一抹纯真的色彩。
六七月份黄梅天中的金陵古城,是探寻着老城风景最佳的时节。我穿过一条条巷陌,开始幼时的寻找。
曾记得,七八岁时路过的这条巷子。这番别致风景,却还是旧时的模样。曾打过油纸伞,在一阵阵江南烟雨中欣赏。梅雨早已漫过天空中某些角落,在西方星漫乱如斗,东方氤氲早已若虬枝压坠,飘落阵阵雨滴。那雨水在风中连成线,默默静谧敲打我的雨伞。我在转身的青石琉璃、小桥流水之间,还能看到夕阳在在云里泛出昏黄的光芒;也能在一阵阵风笛间,静静飘荡起一阵阵思绪。那思绪仿若一阵风,萦绕吹拂在沉睡的回忆中。巷边的秦淮河,依旧安然流淌着。江枫渔火、黑墙白瓦,红灯石桥、青衣柳巷,远处的渔家星火,在烟波好面的烟雨间再也看不到轮廓,再也认不清渔夫的模样;但那是不是向夜的进发,指引天明的方向?北方城市玄武门地带的高楼,衬托出这背对整座城市的繁华暮夜无知时,另一种江南小城的美景。此般风味,耐人流连忘返。
我向南信步,路过那风曾居住的街道。这里的如今的繁华,却早已将那之前的寂寞掩盖住的夫子庙。闹市当中的人不曾找到过街角处的安宁;当一阵梅雨再次飘过时,我便又开始这寻常的风景。那段小苍的南边,是夫子庙的圣地。老店桌上打湿的纸风车,还在随梅雨中,那斑驳古堡的风铃声而转动。夕阳的昏黄,在东方的一场雨淹没下终究被淹没,只留下古秦淮灯火阑珊的风华。街边青石板路的缕缕炊烟依然袅袅升起,在烟雨中若隐若现,逐渐消失。风若是美景,当风不再此地停驻、居留,是否就可以永恒灿烂出古街的美景?但风只留下路过后的繁华。那繁华美景也许正停在寒水边,一曲《后庭花》正唱时,那星火木船油灯的烛光里;或许化作夫子庙孔圣人的两千年万古长明的圣人气息;或是,那亲朋好友、青梅竹马未能团聚时,江南烟雨影万千,迷雾正茫茫时,那斑驳石转角回首时的思念;最终还是成为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在花季年华,居住在北方的陌生城市,当秋雁南归时追溯到的点点回忆。“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如江水绿如蓝。”这方风景的美丽,或将永远存封于心底,留住年少欢乐,年纪轻轻时的那一抹色彩,细细品味,好好珍惜。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一千年前这座古城中建康赏心亭的美景谁还记得?一千年以后,却偏偏在这火车归往北京的路途中,在枕木与火车碾过的碰撞声间,我在脑海中又荡漾起眼前的那一抹色彩。那是江南烟雨的纯真美景,是街道小巷间若隐若现曾经的记忆,这色彩直到现如今仍翻江倒海于我风起雨落的脑海中。我停下笔,望向东南方二千里外江南古城,我仿佛又归故里、又故地重游,直至那一抹色彩重返我的眼眸,重临我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