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开了,菊花有着自己特有的清香,香气跳着芭蕾,漫步生息的开始游玩。走过一片金黄闪烁的田野,在田野里开放,留下清凉。走过枯老孤独的废墟,它在废墟中开放,留下陶醉芬芳。来到公园里,它在公园里开放,释放自己,终身为公园增色添彩。
菊花,菊花有花蜜。蝴蝶蜜蜂围绕着它跳舞,辛勤的把它的蜜带进自己的家。把它酿造成可口香甜的蜂蜜。人们把它卖出去,他便去了世界各地:美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它周游了很多国家,好奇心已得到全部的满足。
菊花、菊花只剩下花瓣了。它跟随着秋风优雅地飞上了天。它变成一颗颗小小的繁星,在天空中闪耀着灿烂夺目的微光。随后,它们又变成流星,一下子进入人们的心堂。流星一下子想起了自己的童年:童年啊!你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流星自言自语道。
它的后代,已抽出新嫩的枝条,又一个轮回,秋天开出美丽的花朵。它用天真的口吻问:“妈妈、婶婶、姑姑她们都去哪了?”秋风和蔼地说:“婶婶去了公园、姑姑去了国外、妈妈飞进了人们的心里。”小菊花听了,更努力的开放。几年过后,它被插进了精美的花瓶里,去了一个很遥远的地方。
记忆中的端午节是个明亮的日子。这一天代表可以穿裙子了。母亲总是会买来杨梅给我们尝,虽然杨梅还是青黄不接,但就是这样酸得足可以使你五官变形的东西让我们乐此不疲。
艾叶是端午特有的东西,习俗中家家户户把艾叶钉在门上,所以处处弥漫着艾草的味道是自然的。艾叶还有一个很好的用途就是驱蚊。端午时节,节令刚过立夏,夏天开始,万物开始顺势生长,这个季节的蚊子自然也是活跃的。记得小时候,外公外婆在晚饭后生起炉子,加上艾草,然后满屋冒着白烟,外公让大家到路边乘凉,把蚊子关在小木屋里面熏陶。我常常听见外公“吭吭吭”地咳个不停,想来外公的气管炎一直没好,也是因为这个缘故。
进入端午,天气开始热起来,孩子们总是会长些痱子之类的东西,母亲常常用艾草熬成烫给我们洗澡,据说这是去除身上痱子及毒气的最好方式。记得非典期间,我们还在家里的阳台种了很多艾草,听说是消毒消炎。那样一个人心晃荡的日子,大家都会抓住一根稻草紧紧不放,要不然盐巴和醋怎么成了那个时期紧俏的商品?
小时候,包粽子的事情通常都是奶奶在做,裹着小脚的奶奶虽然动作迟钝,但总是不紧不慢有条不紊,无论我们这些孩子怎么迫不及待地闹着要吃粽子,一个老态龙钟的身影总是优哉游哉有序地完成她手中的活儿。奶奶的做事风格也影响着我,让我在忙碌的时候,受到干扰的时候也会旁若无人地做着要做的事情。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是自己包粽子的,粽叶都是自己到山上采来的,粽子里包的都是蚕豆,其他什么也没有,但也吃得津津有味。东家吃一个,西家吃一个,孩子们总是撑着圆鼓鼓的肚皮,然后嚷嚷着“还要,还要!”。
在我的记忆中,我们一年两次添置衣服,一次是过年时,一次就是端午。这一天我们会穿上母亲为我们挑选的连衣裙,然后在院子里炫耀一番,那种满足感溢于言表。小姨常常教我们结端午网袋,几根七彩的线条,底部留着流苏,在结好的袋子里,我们会装上粽子或者红鸡蛋,那个真叫幸福。
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用最简单的方式过节,留在记忆深处的美丽是那样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