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日,爸爸带着我回了老家。大路上,我看见了许多板栗树,上面有许多板栗,它们身上裹着一层刺,圆圆的,像极了刺猬。
到了老家,一进家门,就闻到了那板栗香。原来是后院里的板栗树上板栗成熟了,有许多都掉在了地上。爷爷说:“板栗在我国至少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板栗原产国就是中国,是我国最早食用的坚果之一,年产量居世界首位。还有啊,炒熟后的板栗其肉质细密,香甜可口。”诶呀,听到这一句,我的口水都差点流下来。
听了爷爷的话,我也想去捡些板栗回家,烧熟了后尝尝。但爷爷说:“想尝到板栗,是要付出努力的!”我看着爷爷,半信半疑。于是,我便带着疑问去了后院。
我从来没有摸过带着壳的板栗,想也没想,便一手将板栗抓在手里。“呀,疼死我了!”板栗把我的手扎上了一个个细细的小洞,还好,没流血。于是我回屋戴了一双手套,继续摘。一个,两个,三个……摘了半个小时,总共有五十二个!这可把我高兴坏了。这么多,够我吃好几天的了。
接着就是剥皮,只要用老虎钳夹一下,板栗就出来了。就这样,没过多久,新鲜的板栗就剥好了。听奶奶说,其实板栗生吃也很好吃,更加脆嫩、甘甜。我尝了一口,真的很好吃。
收获,是只有付出了汗水,才能得到的。
责任也是毅力。
一个标准的腾空却配了个不完美的落地。于是,我终于在经历了几次奔波之后,欣然自得地躺在了家里的大床上。
对于学习,我抱有不负责的态度,骨折也如同休假一般,万分安逸地倒在床上,看着缠满绷带的脚,看着空旷的家。
我终于意料之外地实现了两个荒诞的梦想,独自在家和请假休学。
看着母亲准备在床沿的食物,也是碍着捣鼓的肚子无可奈何地攀向床沿。在一味的索取之后,我开始感到枯燥无味。我靠着惯性大胆地“蹦”向窗旁的一把木椅。
整栋楼似乎也格外沉寂。只是偶尔看见老人和回家手提着菜的妇人。我开始无法忍受这过分的安逸,我开始怀念和同学们上下学的时光,不甘心自己在床上如此沉沦,也不甘心回校后同学看我的眼神中透露着怜悯。
骄惯了一上午的光阴后,我决定返回学校,这是变相的责任感在作怪,还是莫名的不甘寂寞在怂恿?我克服自己的心理,即使在众人的指指点点下也要宣告我在班里的座位所属权。
心灵的窗户打开了,肉体上的折磨也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
在母亲一路的陪伴下,我拄着拐杖也是艰难地磨蹭到座位边。终于不再有夜里辗转反侧的彻夜难眠,我觉得倾刻融入了这个大集体也不再疲倦。之后,我终于宣告结束了母亲护送到班级门口才安然离去的特殊待遇。我也在艰苦磨炼中懂得灵活地使用拐杖。不屈不挠的责任感在我心头潜滋暗长。
日复一日,我终于克服了惰性,实现了成长,责任也能转化为一种毅力,它推动着我向前。
心灵的窗户一旦打开,也就不存在窗里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