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汗水从脸上滑落的感觉吗?”每当我懈怠时,父亲总会笑着,拍拍我的背。
那天提出和父亲单挑打篮球,本想着父亲会因工作忙或没时间为理由拒绝,可父亲却爽快答应了。我,喜出望外。
父亲不仅个子高,跳得也高。记得他说他以前是长跑队的,每天训练,练了一身本领。父亲带着眼镜,嘴巴有时向下撇,给人不苟言笑的感觉,但其实他对亲人是极和蔼亲近的。就比如母亲有时会为了我的学习问题和父亲发生争执,我生怕他会突然一下爆发,可是父亲总皱着眉,沉默不语。
父亲总是有很多很多心灵鸡汤,但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一句是:当你出了一场大汗的时候,你要么是热了,要么是前进了。
单挑时,父亲的实力不减当年,运球还是很熟练,投篮也很准。我喜欢突破一些较耗费体力的招式。打一场下来,父亲至少休息三四次,他坐在长椅上,看我满头大汗的样子,笑着说:“年轻真好啊,我大学有次打了一下午的球,那汗出得像洗了个澡一样。”
我现在的实力已与父亲不相上下,想着前几次单挑都被他给“虐”了,此时心中便骄傲几分。他只是说了声:“进步很大。”没有多余的言语和表情,可能是因为累了,也可能是因为父亲一向“沉默是金”。
眼睛突然一疼。原是汗流进了眼睛,这种情况太多,我几乎不会在意,父亲又笑:
“我以前每天流的汗都能装一瓶水,你这不算什么!”
“我还没好好打呢!一会儿出的汗才多!”
父亲打了会儿又坐下了,叫我过去,给我张纸擦汗。他欣慰地说:“我儿子长大了……”他又拍了拍我的背,我一下子跳了起来,这次背上全是汗。父亲大笑:“现在可以证明你在进步了!”
打那之后,我就特别享受汗流浃背的感觉,享受与汗水同行的日子。
父亲说得没错,汗水将是我人生路上奋进与努力最好的证明。那么,我又怎会忘记大汗淋漓的酣畅与快乐?
只愿,一路与汗水同行。
年少时想要借助外貌的改变而被周围人承认,究其根本,这无疑是自己的极大自卑以及内在涵养的不足。
古语常说“树怕没皮,人怕没脸”。人们注重外表修饰本无可厚非。但过度的注重外表甚至不惜整容,那便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得不偿失了。内在修养的丰富,我想,远远胜过外表的华丽。苏格拉底常说,美即知识。杨绛百岁仍有风华绝代的震撼,此美丽则是一种升华,是可以永存于人世间宝贵财富;反之,仅仅依靠外表,久而久之,如水中月般虚无的美貌早晚令人产生厌烦情绪。
岁月如同白驹过隙,青春美貌随时光蹉跎而布满年轮沟壑,唯有内心的修养沉淀历久弥新,愈发醇香……
“里子”远比所谓的“面子”更加重要。当下,绝大多数人对炫富行径加以鄙视,认为其毫无内涵。于笔者而言,过分强调外表与炫富同出一宗,皆应让人反思。“土豪”一词的盛行在另一层面上无不是对那些不知行善而爱炫的暴发户的讽刺。倘若内在的精神已经建构到了一定层面,其内在修养足以吸引他人注目、赢得他人赞誉,又何尝需要通过追求所谓的外表美貌来获得好评呢?若是天生丽质也就罢了,为了容貌�i丽不惜整容那才是令人咋舌。有这等的闲情逸致,为何不抓紧修炼自己的“内功”呢?
“面子主义”由来已久,人人都存有自尊心,渴望得到周围人的承认,这一点无可厚非。然而通过某些非正常的手段和方法,只是单单改变容貌,是否就能获得别人的真诚肯定呢?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诚然,内在美无法代替外在美。但如果因此而产生“面子事大,其余皆小”的观念,未免贻笑大方。外在的美丽的确是“面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无可非议。但“里子”的建设才是“面子”表现在外的基础。英国绅士在满目疮痍的图书馆内阅读,外面战火纷飞,内心却无比宁静,其中所迸发的内在高贵令人肃目。
社会的发展倘若只是倚仗花瓶是难以维系的。它的和谐与进步需要内在精神的驱动。“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古训仍在耳畔回响,国家的希望寄托在富有底蕴与智慧的人身上。为了美丽去整形的人,若不修身,何以齐家治国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