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也许是我有史以来最紧张的一天,因为上午有语文期末考试!虽然我已经在考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但是我的心里还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我忐忑不安地走进了教室,坐到座位上开始最后的挣扎,可是我完全没心情复习,我太紧张了!
我努力去告诉自己:没关系,尽力就好。可这完全没有用,我的心脏还是不听话地乱跳。
最艰难的时候终于到了!前桌把轻飘飘却又沉甸甸的卷子分发到我的手上!我先粗略看了看题目,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居然有两道我不擅长的阅读题!但幸运的是前面的小题并不那么难,于是,我决定把前面的题目答得更完美一点。可是,我却失策了!由于做前面的题目花太长时间了,只剩十五分钟的时间用来写作文了。
毋庸置疑的,我的作文没有达到字数要求,我眼睁睁地看着考卷被收了上去,眼底不由得蓄上了泪水。
我刚回到家,妈妈就迎上来问:“考得怎么样?”“还好。”我答道。我怕妈妈继续追问,于是就装出一副很放松的样子。
但“跑了和尚,跑不了庙”,12月9日,也就是我领成绩单的那天,我焦虑地坐在座位上听杨老师念成绩,当我听到杨老师念:“王熙灿,85。5分。”,顿时手脚冰凉:分数居然这么低!看来回去免不了一顿骂了。
但奇怪的是妈妈看完这“惨不忍睹”的成绩单后并没有骂我,也没有说我。难道她今天心情好?不过看起来她今天的心情跟平时差不多呀,那是怎么回事啊?
为了解决我心中的疑惑,我冒着风险去问妈妈为什么没有骂我。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因为你要走的路还长,要知道,人生之路是一条看不见的路,这条路上坑坑洼洼的,很容易摔倒,这是不可避免的,只要能站起来继续前进就好了。”听完这句话,我的心中盛满了感动,没想到,妈妈居然这么体谅我!
我决定以后一定要加倍努力,好好读书,再也不畏惧未来的艰险。
炎炎夏日里,一天中最盼望的时刻莫过于黄昏。经过一整天热浪的洗礼,黄昏的凉爽显得格外可爱。轻风拂动,滋润着一颗颗滚烫的心,世界不复白日的聒噪,似乎宁静了不少。灿红的夕阳渐渐西沉,天空呈现出极温暖的渐变色,由夕阳周围的绯红转为橙红,再由橙红化为金黄,最后变为一片暖黄。我最喜欢的就是那片暖色,它不鲜艳,更不夺目,淡淡的,却治愈人心,给人一种慈爱的温暖。
轻轻打开木质的大门,一眼就看见了阳台上外婆那瘦小的身影。暖黄色的柔光从窗外渗进来,轻轻将她笼罩。外婆显然没注意到我,我便悄悄走上前去。
“外婆!”我轻呼。“来啦!骑车累了吧?”外婆看见我来,高兴地笑了:“来,喝茶!喝茶!”外婆用干枯的手递过一只洁净透明的玻璃杯。我接过,双手感受到了来自茶水的暖意。哈,这不是我最爱喝的菊花茶吗?几朵澄黄的菊花把茶水染成了我最喜欢的那种暖黄色,它们尽情舒展着自己每一个柔美的花瓣,随着茶水的晃动,轻盈地舞蹈着。我迫不及待地喝了起来,任由温润的茶水滋润我干燥的喉咙。花的清香在我唇齿间环绕,经久不散。我感受到来自茶水的暖意,更感受到来自外婆身上的暖意。
放下手中的那杯暖黄,我又发现了外婆身边有一摞摞的暖黄色的东西。仔细一看,哦,原来是外婆用来折“鼎”的纸啊。
自打我记事起,外婆就老折东西。有时是金元宝,有时是银元宝,还有就是“鼎”,我最喜欢外婆折“鼎”。“鼎”其实是个方言,它中间凸起,像个小纸盒,两边有宽大的边缘,又像一顶帽子。虽然不知道这个奇怪的造型是个什么意义,但我很小就知道它的用途——用来祭拜老祖宗。一年中,这样的日子很多,也纷繁复杂,但外婆总能记得每一个日子,然后拿出那一摞摞暖黄的纸,带上老花镜,坐在阳台上慢慢地折。现在科技发展迅速,许多人对这种事通常是不屑一顾,但外婆总是乐此不疲的,她愿意,也高兴坐在阳台上,折出那一个个暖黄的“鼎”。
看着外婆折出一个个“鼎”来,我不禁跃跃欲试,央求外婆教我,外婆笑着答应了,开始手把手地教学。“你看,折紧……对……折三个小的……往里拉……不对,再往里,对啦!”终于,在外婆的指导下,一个暖黄色的“鼎”在我手里诞生啦!“耶!”我高兴地笑了。外婆也笑着,清风吹起她银白色的发丝,在阳光下闪着光辉。
渐渐地,我变得越来越熟练了,手脚快了许多,外婆看着我熟练的手法,不禁赞叹不已。一会儿,她盯着窗外,喃喃说:“老喽,四五点钟的太阳啦……”我一惊,抬头端详起外婆的脸。用“饱经风霜”一词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松弛黑黄的皮肤上,布满了纵横的皱纹,与照片中从前年轻美丽的模样判若两人。但外婆的眼神中,却多了慈祥、宁静,像暖黄一样治愈人心,给人一种慈爱的温暖。
这个黄昏,我与外婆共享那份暖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