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1)班加油,四(1)班加油!”“加油——”操场上人声沸鼎,一阵又一阵的加油声此起彼伏。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大关小学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运动节的拔河比赛。
比赛很快就要开始,只见有的同学头上绑着红领巾,有的同学做好了最佳的姿势,有的同学屏住呼吸、眉头紧锁,仿佛个个都是马上要上战场的战士。随着一声哨响,第一轮比赛开始了。同学们个个开足马力,用力向后拔。在最前面的陈泊竹同学脸上不知不觉泛起了两朵红云,脖子上的青筋爆起,嘴巴张得大大的,眼睛眯成一条缝。在整支队伍的最后一位傅梓熙同学涨红了脸,双手死死抓住麻绳,那麻绳好像都要被他拉断了。其他同学虽然个头不如傅梓熙大,但也用尽了吃奶的力气,可是,绳子还是一点一点地往(3)班那里“走”。这时,啦啦队的同学有些着急了,有些同学上蹿下跳,有些同学解下了红领巾在空中挥舞起来,加油声一浪高过一浪,拔河的同学听了这加油声,立刻像打了鸡血一样,拼了命地往后拽,硬是把绳子拉回了我们这边。最后,我们以2:1的优势赢了(3)班。
在拔河比赛中,虽然我们班没有(3)班体重重,但我们通过齐心协力,终于赢了比赛。这次比赛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心齐、泰山移。
何谓文化?作家梁晓声将其概括为一个真正文化人所应具备的四种素养: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和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将这四者合而为一,便是那一个民族历经岁月锤炼深深扎于心底的根。
这根凝聚了一个民族所特有的精神品质与道德追求,内化为人们的信仰,外化为人们自发的行为约束。德国民众在极端条件下对环境的保护,美国人民百年来对法律的恪守,日本人民战争中对教育的坚持以及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所秉持的对文化的传承都是不同的民族对心中的根的执着:文化的力量。
“人类的存在即为合理。人类文明在黑塔的洗礼之下仍能存在,靠的便是每个人心中对人类火种的坚守。”在《地球上线》一书的结尾,面对黑塔的疑问,唐陌是这样回答的,“只要人类没有灭绝,这火种就会一直延续下去,直至燎原。”
诚哉斯言。一个民族若是心中有根,有信仰,有传承,那么,它必将会拥有属于它的康庄大道。但同时,一个民族若是想拼搏出一条独属于它的通向光明的路,它必须得心中有根,有对本民族文化的坚守与传承。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这一道理照常适用。文化的传承在今日仍有着不可小觑的重要性。那么,在现今信息化的社会,我们又该如何付诸行动呢?
答案其实早已给出。
纵观中华发展史,任何一位缔造盛世的上位者都会推行同一项政策:人才的选拔与典籍的传述。便如现今的青年大学习、学习强国等一系列相应措施,全民学习、全民传承向来是振兴文化的密钥。唯有进行纵横两项的开拓,在营造全社会的学习传统文化之风的同时认认真真接下祖祖辈辈代代相传的炬火,文化的火种才会生生不息,我们脚下的路才会越来越宽。
唯有心中有根,脚下才会有路。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要稳稳地传下根的炬火,做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与践行者,在让文化的火种永远燃烧在人们心中的同时让我们的根深深扎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中,牢牢踞于华夏大地之上。
唯有心中之根,方会有脚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