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布置我们在双休日进行一次体验活动。听说盲人的生活很困难,所以我决定当一次盲人,体验盲人们的日常生活。
星期六的傍晚,我坐到餐桌前,准备体验盲人是如何吃饭的。我戴上眼罩的刹那间,才发现:原来在盲人的世界里,只有黑暗,没有光明。就如同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黑暗笼罩了整个大地。我好不容易才用手摸到了一个碗和一双筷,然后用右手捏住筷子,在空中瞎晃悠,举“筷”不定。筷子慢慢的碰到了一个盘子,我用筷子在盘里一夹,凭感觉应该夹到了菜,便向嘴移来,没想到竟喂到了鼻子里。不过,总算是吃到了一块肉呀!
我依照第一次的方法,又用筷子往盘里胡乱一夹,也不知夹到了什么东西就往嘴里送。噢,不!谁知是辣椒。唉,盲人真不容易呀!
我吃完了饭,想上个厕所,就慢慢移动脚步,伸出双手摸索着向前走,可是感觉前面无边无际,不知往哪里走才好。哎呀!我冷不丁撞到墙了,真倒霉呀!我小心翼翼的扶着墙,走进了卫生间……
上完厕所,我终于“复明”了。啊,光明,我又见到你了!
通过体验,让我深有感触,盲人的生活多么不容易呀!我们应该更加关爱、理解盲人,对于我们,应该更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当看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后,我的感受更加深刻。
每年的农历5月5日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它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这天,奶奶买回艾草和粽叶,把几株艾草挂在门头上。我很好奇,便查阅了资料。原来端午是入夏后的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真是疾病多发和蚊虫多的时期,由于它们特殊的香味可以用来驱病、防蚊、避邪,所以在门口挂上艾草和菖蒲,就像贴上一道灵符,可以趋利避害。
包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一大早我们全家就忙活起来,妈妈把粽叶、泡好的糯米,调好的馅儿准备好。我见了,急忙洗好手,撸起袖子,想学包粽子。
妈妈一边示范,一边给我讲解。首先把粽叶的一头卷成一个圆锥形,放上糯米。吃甜的,放入红枣泥、红豆、豆沙等配料;吃咸的,加入五花肉、板栗、蛋黄等配料。然后,将粽叶的另一端慢慢的卷起来,一直把棕叶尾巴全部合拢,用大拇指按住,再一折,最后用棉线从粽子底部十字形都捆起来,只要不散开就行了。
我知道了包粽子的要领,就开始学着包。我跟着奶奶和妈妈一步一步的包。眼看快要成功了,我沾沾自喜。没想到的是,还没等我捆好,粽子就掉到地上散开了。“怎么在奶奶手里听话的粽子,到了我手上就变成了淘气包呢?”我嘟囔着说。妈妈耐心地对我说:“没事儿,慢慢来。”妈妈的话让我有了信心,果然,这次包的粽子虽然奇形怪状,可是没有散。我一边包着粽子,一边听妈妈给我讲着《屈原抱石投汨罗江》的故事。
不知不觉,一个个小粽子包好了,该煮了。“扑通,扑通”,粽子们一个接一个的“跳”下了水,仿佛游泳健将似的。不一会儿,从锅里散发出阵阵清香。过了大约半个小时,粽子终于煮好了。剥开粽叶,露出它白白胖胖的“身子”。看着自己的“杰作”,心里有种说不出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