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乐在其中作文600字

admin 初一作文 2023-09-21 81

我穷,但我快乐着!

——题记

我穷——穷得没有多余的钱去买漂亮的衣服、首饰。因此,我不必整天为该穿哪件衣服、戴哪种首饰而“白了少年头”,也不用为了逛街买东西而浪费了过多精力。我穷,穷的只剩下一堆报刊、书籍日夜为伴,穷的只能穿些固定衣服,但我是快乐的,因为这正是我所需要的。

我穷——穷得只能一家人围着桌子吃饭。没有了在外面餐馆吃饭的喧闹,没有了家人忙于应酬、自己孤单的忧愁。但我觉得快乐,因为我能尝到一家人欢聚一堂的快乐滋味,这是我每时每刻盼望的。

我穷——穷得没有更多的钱去吃那些昂贵的食物。因此,我不会为了选餐厅而犹豫不决,不会为了选吃哪种食物而发愁,也不会因为营养过剩而疾病缠身,更不会因为吃饭而荒芜了时光。我穷,穷的在住校的日子里只能选择在学校食堂吃饭,穷的没时间想该吃什么,穷的不去考虑吃什么对身体好,穷的吃饭只要十几分钟搞定。但我感到快乐,正常的一日三餐给了我健康的身体,饱满的精神,这是我所希望的。

我穷——穷到了不知道该怎么花钱的地步,无法也不会用钱来装饰自己、奢侈自己、满足自己。为此,我体会到了快乐,因为,我每次都把钱积存起来,满足精神上的需求,也不需要太多的钱而使我的父母过早的弓了他们的腰,这是我所期待的。

我穷——穷得不会去娱乐,不会因上网去花费太多太多,不会因玩电脑而没有时间做作业。但,我感受到了快乐,因为我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我喜欢做的事情,这是我所渴望的。

我真的很穷,但我喜欢穷,是穷造就了现在追求未来的我,也是穷,造就了现在幸福快乐的我。

我穷,但我乐在其中!

我将绝不停止,以一颗温暖、忠诚的心脏。

当人们尝遍铁窗风味,面容枯槁憔悴,我愿用我坚实的肩膀,去抵抗这强烈的狂澜;当眼前只剩下一片触目的废墟,我愿用我渺小的身躯,去抚平这坑坑洼洼的残缺;当黑暗遮蔽了伟大的真理,我愿用我纯洁的灵魂,去照亮我脚下的这片热土。

人生变换种种:落日会逝去,时间会逝去,生命会逝去……然而不变的,只有无尽的中华魂!我们的祖先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以为一切生灵都有返本归元的倾向:鸟恋旧林,鱼思故渊,胡马依北风,狐死必首丘,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无论每一个中国人,在哪里逗留、流浪,他们永不将祖国遗忘。钱学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在美国这么多年,一直苦心研究,但他一直没忘他的身体里流淌的中国赠予的血液,他多次请求回到却遭到阻挠,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投回了祖国母亲的怀抱。祖国终于定格在他最后的时光里了。

希腊哲人曾说过: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河流。伟大的音乐家肖邦,也把这真理揭示地淋漓尽致。尽管因为一丝阻难,肖邦逃亡到了巴黎,但他身边一直带着波兰的泥土,他的脑海里一直残留着那抹波兰的香味。为了波兰人民,为了波兰的复兴,他一直辛苦创作,他骄傲地立足,尽管有伤,却不改灿烂。因为他知道,骨子里的这股深沉的爱,将为这片热土创造一个明亮的未来。

几千年来,不管是黄种人,黑种人,还是白种人,他们都一直不懈地为自己脚下的这片热土奋斗着。他们知道自己的生命有限,时间短暂,但他们只是节省这自己的泪水和精神的火,用这些微弱的火烘烤着自己脚下的这片泥土,照耀着他们深爱的热土。

或许,有人会说:“我不爱这片土地!”但我想说:时间会改变记忆的颜色,却不能修改记忆的本质,只要祖国的血液流淌在我们身上,即使闭上眼睛也躲不开它的明亮。

人也有变迁,而那颗种在祖国土里的肝胆却永远循环不已,生生不息。

这片热土,这片被十三亿人深爱的热土,它承载着许许多多,它曾被殖民者掠夺,它曾被鲜血染红,但它不曾被痛苦的记忆埋葬过。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诠释了刘胡兰以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出永生的诗篇的高贵精神。她用这不朽的精神,矗立起了生命的宣言:“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为人民干到底”,当她在前线为伤员包扎伤口,帮助战士们运送弹药,一直忙到天昏地暗,那时,她才13岁;当她发动群众斗地主、送公粮、做军鞋,以及动员青年报名参军,当她经受严峻考验时,她才14岁;而15岁,她在敌人的威胁前面,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共产党!”便从容地躺在了铡刀下。

“严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说出这句话的人正是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生命的江竹筠。江姐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她是一位英勇不屈的地下党员,1948年,她的丈夫在组织武装暴动时不幸牺牲,她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了丈夫的工作,只因她觉得“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同年,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收紧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甚至被竹签钉进手指,可是这些不能从她身上打开缺口,她只说:“你们可以打断我打断手,杀了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

钱学森先生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他在中学时代就立下了要用所学的科技知识报效国家的志向。在28岁时,他就成为了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尽管在美国有着优厚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然而,功成名就的钱学森却始终关心着祖国的发展,最后,他终于冲破了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份热爱,是力量,凝聚着不懈的斗争精神。这份热爱是希望,引领着中国不断发展,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爱这片热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