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我真想走向诗意的远方作文1000字

admin 初一作文 2023-09-21 112

楼下,有一处树草绿地。草地边,一片巍峨的翠山。

放学之后我喜欢在四楼观察它们。置身在那些和善与静默的植物之间,心里的紧张烦恼可以完全得以释放。

楼下那铺在地表的草地,带给了整个校园一场诗的馈赠。夜静了,草地边那几盏古雅的灯泛着黄晕的光,也晕染了围在一旁的绿松。这样铜黄与松绿交相辉映,好似造成了一种视觉的交响乐。一株株的翠草紧贴在地面,但又不像是扎根在土地中的。草地有一处是绿色,有一处是岩黄,像黄藓一般。此处的灌木丛与草地相结合,宛如一章美妙的乐谱。在草地旁,学校安置了两把公园式长椅。课间或放学时,就会有三两个同学,勾手搭背朝长椅走去,坐在那里,或嬉戏,或耍闹,或谈笑。这样的动静结合,自有一种校园的独特风光。

草地的上面,便是一片巍峨的翠山。

山底,是土黄色的,净是沙土,无一丝生命之绿。可越往上看,越看得有趣。几乎山腰以上布满了翠绿,布满了生机。从未去过山上的我,对这一方天地充满了期望,也觉得很是神秘。山脚的几户人家,有一种城中城的感觉,他们“占山为王”,打造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山是绿的,墙是红的,屋顶的瓦是白的,粉红的门帘旁贴着那灿烂的春联,宛如童话中的地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不开心时还可以吼几声。树林中,有一处更让我不可思议的地方——寺庙。碧瓦飞甍的大殿在树林中只露出了它的顶端,它的后面似乎还跟着类似于清真寺的白墙红瓦的庙宇。也许,在我偶然发现这座寺庙时,寺中的和尚与方丈正在打坐念经,就那样避开了城市的喧嚣。山顶上的一座小亭子,又为这座山添了一笔诗意。我羡慕着那居住于袅袅青烟中,被万林环绕着的隐客。每当“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诵起时,我便联想到了他们。沉沉的暮色中,明月升起时,晚风吹林际,我便猜着隐客们必是静静坐着,看远方绿松翠柳,也定是“日长风静,花影闲相照”般美好。

就这样,站在属于自己的四楼楼道,我一遍遍遥想距我近在咫尺的北坡。脑海里不由得冒出“诗与远方”这样的词语。在我的认识里,“远方”是一种美好的存在,是梦境的期盼,是一位在水一方的“伊人”,是一切美好的事物。

那么,这方天地是我的“诗与远方”吗?它与我不足五百米的距离,但却仿佛是真与梦的临界点,“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那近在咫尺的远方,我却从未曾亲临感受过。不知道当我在那山中树林里听着木鱼与懵懂的念经语,耳边回响着鸟儿婉转的鸣声,是否会有一种美妙感受?现实的我面对每天繁重的学习任务,能做的就是在心里一遍一遍地描绘它,想念它,思量它,然后,做一个孤独的守望者。

我多么想走向那诗意的远方……

手执教案,他们在黑暗中彻夜漫笔,莘莘学子的期望是心头不灭的烛火。不求桃李满天下,但求毕生永无悔。犹记那个举灯引路的人,萦绕在我心头,在平凡岗位,彰显永恒的伟大。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直是我心中吴老师的真实写照。记得那是七年级时的一天,天空灰蒙蒙的,片片乌云在空中飘荡,凉丝丝的细雨漫天飞舞。学校静悄悄的,唯有老师那抑扬顿挫的声调还在教室回响,仍在为学生解答疑惑。三尺讲台上的她,似乎不知疲倦。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吴老师的细致讲解终于让我们豁然开朗。此时窗外,早已如墨汁般浓黑。

从老师的眼神中,不难读出那份深深地焦急与担忧。她一边催促我们收拾书包,一边叮嘱我们要路上小心。但在看到漆黑的楼梯间时,老师那颗本就悬着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四周乌黑,一级级台阶让人分辨不清,我们都靠着墙小心翼翼地摸索着前进。但不知为何,紧随老师身后的我感觉她的步伐有一丝慌乱,吴老师没有扶墙,却用眼睛直勾勾盯着最前方的同学,似乎在翻找什么。

平日里近在咫尺的大门今天却遥不可及,黑夜吞没了每个人的身影。一阵阵呼啸的寒风吹过,竟让人有了丝丝凉意。忽地,一束白光划过,笔直向前延伸,前方的路刹时间一览无余。“同学们,小心点。”吴老师举着手机,拼命伸向前方。喘着粗气大声提醒道。光能照亮的范围是有限的,同学们的路亮了,那么老师脚下必是一片黑暗。因为有了光,我们都不由得加快脚步,吴老师自己却在黑暗中跌跌撞撞才勉强跟上,时不时还打个踉跄,但却从不肯驻足把光线转移。

在皎洁白光的映衬下,吴老师,我看到了您脸庞上岁月遗留的沟壑,看到了您黑发中绺绺银丝的飘荡。仿佛有一束温暖的光线直射我的心底,那是您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吗?时间的刻痕清晰可辨,那是您为我们用心操劳的证明吗?光线越来越强,是的,在您的呵护下,我们前方的路,亮了。

为了学生,老师们付出毕生心血,不求其它,只愿化作永不泯灭的明灯,为我们驱散迷茫。不论现在我们是否理解那份苦心,但肯定的是,在日后走向人生辉煌之时,定能看到老师那张欣慰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