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家乡的春节作文1000字

admin 初一作文 2023-09-21 51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诗形象地写出了古代春节家家户户忙里忙外的热闹景象。而如今各地的春节虽然大同小异,但家乡独特的民风民俗也别有一番趣味。

在小年那天,家家户户都开始张贴对联,有些人家依旧贴着用毛笔泼墨的传统宣纸对联,有些人家张贴着有立体艺术字的对联,有些人家甚至将一句祝福语拼成一个字,如“招财进宝”,“万事如意”等。不过每家门口都无一例外,贴着一个“福”到了!

到了腊八节,定要喝腊八粥。腊八粥一般是用:红豆、黑豆、芸豆、小米、莲子、蚕豆、红枣、桂圆等熬制成的。在家乡有一个关于腊八粥来历的传说:一对夫妻,男人好吃懒做,成天到处闲逛;女人挥金如土,不肯安分持家。如此这般,雄厚的家底也被他们挥霍一空。到了腊八这天,实在没有粮食可吃了,他们终于醒悟,于墙角、斗缝、甚至老鼠洞里搜出了许多杂七杂八的粮食熬成一锅粥。这便是腊八粥。

因此,我从这个传说中想明白了:节约粮食,不挥金如土,安分学习,才能不落得与他们相同的下场。所以一些传说未必无益,只是需要我们认真揣摩其中的意理罢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盼望着,盼望着,大年三十终于款款走来了,这天,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家乡人对年夜饭的菜色十分讲究,既要美味可口,更要有好意头:招菜代表招财,杂素代表丰收圆满等等。全家人聚拢畅所欲言,一年来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全都一一道来。饭后,老人对儿孙们讲起了他们儿时的习俗,感叹如今虽是过年,年味却淡了……

在他们的儿时,过年可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在他们的记忆中,过年才有最丰盛的饭菜,最热闹的集会,最众多的灯笼,最红火的街道,最厚的压岁钱。他们的童年资源匮乏,有时甚至连饭都吃不饱。在他们眼中,这些如今习以为常的事物是多么稀奇珍贵,仿佛置身于梦幻世界。是呀,老一辈的感慨让我懂得要珍惜身边的幸福!

笑着、闹着、谈着,转眼就到了大年初一。这一天,是需要吃年糕和芝麻的。年糕意味着“年年高升”,芝麻意味着“节节高”。在这天里,有的人家会煎一条半熟的鳊鱼,取“年年有余”之意。这天也需要去各个亲戚家拜年。拜年也是小孩们的专长。一进门,孩子们就拥过来,嘴里说些祝福语,嘴甜的便迎来阵阵夸奖,还可以得到糖果和一个大大的红包。

年过得好快,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热闹的巅峰。“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在中国古代,只有元宵节是不宵禁的。在这一天大家都去赶灯会,“千树万树繁花开”,元宵灯会、庙会、皮影、糖人、猜灯谜、舞狮子、看戏都令人流连忘返。回到家里,吃一口甜糯软香的黑芝麻汤圆,更是“滋滋”浑身暖。

元宵过后,生活开始步入正轨,一切都恢复正常秩序。

这便是家乡的春节,蕴含着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民风民俗多样性的体现,更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虽然春节过完,可我还在回味之中……

爱慕虚荣,知错就改的王葆;自作聪明,能言善辩的宝葫芦;是文章《宝葫芦的秘密》里面的主人公,下面我带领大家一同去感受故事的精彩内容吧!

有一天,王葆在河里竟然钓到了一个会说话宝葫芦,从宝葫芦口中,王葆知道他神通广大、无所不能。于是王葆让宝葫芦变出了自己想要的一切,王葆开心极了。之后他就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什么也不干,甚至也不去上学。因为王葆觉得,努力学习,就是为了考上大学,长大后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现在自己想要什么就会有什么,所以他觉得学习也没一点用处了。于是王葆的做法被很多人怀疑,还老是被别人指指点点,说王葆是小偷。从此,王葆因宝葫芦而烦恼,直到那次“考试交换试卷”事件,王葆发现宝葫芦自作主张,把自己的试卷和班上学习最好苏鸣凤交换了,王葆在同学们的疑问下,灰溜溜的跑走了。王葆这才得知宝葫芦的所有东西竟都是偷来的。王葆受不了宝葫芦的所作所为,就把宝葫芦抛弃了。叮铃铃……闹钟响了,这原来是一场梦啊!不过,王葆很庆幸的不是真的。

如果我有一个神奇的宝葫芦,那该多好呀!这样我就可以变得神通广大,无所不能了。可是,王葆得到这些东西的同时,他得到快乐了吗?想想还是算了吧,我才不愿意变成人人都怀疑的“贼”呢!我母亲经常对我说:“我们世上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和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这本书更加印证了我母亲的话,让我明白:不劳而获、凡事都靠别人是不对的,无论是在学习或生活中都要脚踏实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会成就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