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草房子读后感1000字

admin 读后感 2023-09-21 83

追寻永恒

苦苦的艾叶,静静的大河,金色的草房子,一望无际的芦苇荡。成长与这油麻地一般美丽。

——题记

“那是1962年8月的一个上午,秋风乍起,暑期已去,十四岁的男孩桑桑,登上了油麻地小学那一片草房子中间最高一幢的房顶。他坐在屋脊上,油麻地小学第一次一下子就全部扑进了他的眼底。秋天的白云,温柔如絮,悠悠远去;梧桐的枯叶,正在秋风里忽闪忽闪地飘落。这个男孩桑桑,忽然的觉得自己想哭,于是就小声地呜咽起来……”

曹文轩曾说过:“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变为常识,只有一个东西是永不衰老的,就是美。”《草房子》的美,就像金灿灿的茅草,浩瀚无边的芦苇荡,浸月寺下悠远回荡的风铃声,经久不衰。

秃鹤的光头,纸月的书包,细马的羊群,桑桑的鸽子,白雀的歌声,秦大奶奶的苦艾地,水道密布的油麻地,金色的草房子,门前流淌的大河都记录着桑桑在油麻地最璀璨的六年时光。六年中,他亲眼目睹了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着坚守,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深切而优美的领悟……这一切,即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草房子》就如同一场梦,有欢喜,有哀愁,有着一个个可爱的人物:秃鹤,纸月,杜小康,白雀,蒋一轮,桑桑。他们在这一隅,书写出亦美亦真的地方。

这是一个普通又不平凡的油麻地,养育着一群天真、幼稚和善良,散发着优秀的民族情怀的孩子们。淘气与灵气并存的桑桑,如一轮金色的天体,从寂静无涯的东方升起之时,若非草木,人都会为之动情。他纯洁着,耀眼着,无时无刻不散发着天真的光芒。纸月不同于桑桑,她如同寒冬纯雪,毫无瑕疵,飘逸随风。她的眼神令人震撼,她的神情令人心安。远远的她,却近在咫尺,她冲你微笑,但空气中充斥着一丝丝酸涩。同是孩子,虽身世不同,气质不同,但始终如一的,便是那颗永恒纯洁的童心与善良。

反观现在,可还记得自己最初的梦,可还忆起自己最初的心。伴随信息化与科技的高速发展,我们的思维渐渐被格式化,稚嫩不在,朴实不在,在社会的磨砺下,我们遗失了纯洁,稚嫩外表下伪装的却是一具具冷漠与无情的面具。质朴无影,被如今对名牌的狂热崇拜而取代。朝着远方追逐的人们丢下的又何于此?难道我们苦苦追寻的远方,是一个只存赤裸裸物欲的表面世界。曾在艰难日子中相濡以沫的那些人,那些物,方能带来最真诚且直抵人心的温暖,这,或许才是我们当初追求的远方,一个有爱有暖的地方。追随童心,追随自己,这也正是《草房子》想传达的真正本意与人性美。

追寻永恒——我们应当这样提醒自己。

校园最美的时候是夏天。风,摇绿了树的枝条,吹红了花的脸庞。而校园里最美的风景便是那潭随风摇曳的荷花了。

夏天悄悄地来了,荷花池里的荷花已经争相怒放了。瞧,满池的荷花万紫千红,白色、粉色、红色,千姿百态,真是美不胜收。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荷叶也不示弱,圆圆的,青翠欲滴,绿意盎然……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看着荷花、荷叶的焕然一新,让我的心情格外愉悦、舒畅!

“哗哗哗”,云朵们流下了眼泪。小鱼和小青蛙从闷热的水里探出头来,小鱼吹起泡泡,青蛙跳到荷叶上,“呱呱”地叫着,他们配合得非常默契,组成了夏夜动听美妙的交响曲,但似乎又在窃窃私语述说着自己的快乐。

雨过天晴,荷花池恢复了平静。晶莹的雨珠滚落在荷叶上,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像一颗颗珍珠,摇摇欲坠。清新的空气和花香四溢的荷花迎面扑来,使同学们心旷神怡,烦恼也随之抛到九霄云外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古人笔下的荷花是如此的高洁,他们虽然只是一朵花,但精神却令人品读,我喜欢荷花,但我更欣赏荷花那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