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呼兰河传读后感700字

admin 读后感 2023-09-21 88

《呼兰河传》是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写的,于1940年12月20日在香港完稿。

萧红从小就经受家庭的暴力,唯有祖父怜爱她,从不打她,因此让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也是她作品写得好的因素之一。

文学巨匠茅盾评价这本书:“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作品中的“呼兰河”是作者的家乡,也是她童年最深刻最美好的记忆所在。其中蕴含了作者全部的生活与岁月的延伸。在1940年孤单寂寞的她转去香港,进入她最怀念自己故乡和童年的时候。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造就了她“回忆式”的巅峰之作。《呼兰河传》不仅包含着萧红真挚的情感,而且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是一部纯粹的乡土小说。

《呼兰河传》这部小说是散文的作品结构,打破了对人物、情节、结构的处理方式。描写“大泥坑”时,完全没有按照“讲故事”的形式,更没有明显的情节发展,而是通过各种人物作对比,体现了小城人们的麻木不仁。小说从第三章起,采用了儿童(作者儿时)的视角对后花园进行了一系列的描写。那里是作者小时的乐园,印记着作者儿时的回忆。在作者的眼中,一切植物、动物都是有生命的,一切都是自由的。不禁让我感受到:没有严格的管控,没有父母的催促,孩子们也能变成仙境里的鸟儿,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飞翔于自己地蓝天中。小城的人们一个个都有着迷信,土神用奇怪的方法给人治病,小团圆婆婆将媳妇折磨至死,有二伯遭受欺辱去跳井上吊,反而成了众人眼中的笑料。

萧红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成就了这篇佳作。正如著名文学评论家杨义说得一样:“整部小说可以说是扔弃了传统小说的框架,写出了一幅幅惟妙惟肖、有声有色的世俗画和风俗志。

上周班里大调座,人人都换了新的同桌,有的挨着优等生,有的挨着潜能生,偏偏我挨了个“大奇葩”。

按理说,班里比我优秀的同学有的是,这样的奇葩应该先给他们才对,不知老师怎么想的,直接就将这位天仙派来做我同桌。

此人的嘴上课总爱咧着,有时老师上课开个玩笑,别人哈哈一笑也就过去了,而这位奇葩呢?几分钟后还不时回味念叨着老师说的话,乐得趴地桌子上,全身都在颤抖,非搞得全班都像看一个精神病那样一脸诧异的看着他,才肯罢休。

每次上课,他都在我耳边叽叽喳喳说个不停,那一次上音乐课,我们刘老师在上面教歌,他却在我耳边轻轻地吟起改编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小偷爬上窗,打开保险箱,钞票偷光光。”真的是个奇葩!

这位天仙不只是嘴不听大脑使唤,眼也不怎么听话,数学老师让我们做数学题,大部分同学都在认真做题,只有他在不停的嘀咕着:“哎呀,这个题太简单了,老子都会!”一边说,一边眼不住地往我这边瞟,没完没了,折腾得我没法做题,他却在那么吵的那叫一个不亦乐乎。

不过,这位天仙倒是有一个优点——知足常乐。期中试卷发下来,一科只考了六七十分,依旧十分高兴,玩得比谁都开心,写的字被老师说成“像豆虫似的”一点也不觉得丢人,自已还十分自豪;有一次周考,一科考得略微好一点点,就骄傲得不知道自已姓啥。最让人无语的是美术课,老师教了一个月,刚刚会画,像得了什么奖状似的,自已在那自吹自擂了好半天。假如我考试不理想而垂头丧气时,他就过来劝我,两三句话就让我忘了刚才的不快。这时,我不得不感谢他。

这就是我的奇葩同学。此人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如果你有这么朵奇葩同学,是不是头痛得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