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曾说过:“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
我记得,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不顾辛苦地陪了我一夜。
那天晚上,我高烧不退,一直在那里哇哇大哭。那时候,爸爸妈妈可着急了,不停地安慰着我。爸爸二话不说地穿好衣服,像猛虎下山一样冲出了家门,去给我买药。而妈妈迅速地走进厨房,倒了一碗热水准备给我喝。等我喝完后,又急匆匆地去打了盆冷水,把布浸湿在水里,拧干毛巾敷在我的额头上,为我退烧。
过了大约十分钟后,爸爸气喘吁吁地从门口走进来,就像一只被老虎追的小兔子。他把药泡了起来,拿过来给我喝。等我喝完之后,烧也退了一些,就继续关灯睡觉了。睡觉的时候,妈妈一直拍着我的背,轻轻地说:“不怕~不怕~妈妈在~不怕了。”我在妈妈温暖的怀里,安心的睡着了。
这件事使我永生难忘,父母的爱让我感受到无比的温暖和感动,我长大后,一定要好好孝顺他们。
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这样一个平凡而普通的角色:在一个家庭中,父亲在外上班赚钱,在家的母亲撑起一片天,家中大大小小的事都包在她身上。或许在有些人看来,这些都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可在我看来母亲是最伟大,最了不起的。
在我小时候,母亲便教我背诗。母亲读一句,我跟着学一句。当时,我不懂是什么意思,但还是与母亲一起背。日子久了,字认得多了,母亲便买来一本《唐诗三百首》,让我自己读。我读的津津有味。此时,母亲便静静地坐在我身旁,为我纠正读音,慈祥的脸上满是宠爱。
长大一些,母亲又在为我的学习操劳着。每天,老师们都会布置很多作业。于是我放学后还要埋头苦干,做完了作业再拿给母亲看。语文方面,她就看书写如何,有没有错别字什么的;数学方面,她就为我检查题目是不是都做对了,做错或不会的,她都会耐心地为我讲解。母亲学历不高,只因当时条件差,没上得了高中,只是初中毕业。但对于这些题还是很容易的。于是,在我看来的一道道难题,在母亲那儿都迎刃而解了。于是,我从心底里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情。
升了初中,母亲并没有打算让我住校,不只是因为离家近,更多的,是怕我在学校吃不好,让我回家好能再吃点东西,她担心着我的身体,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不能缺了营养。每当那个时候,我就会感到我是如此幸福,而又产生一种愧疚与不安。白天,母亲在田间辛勤劳作,累到腰都挺不起来,还要去接我放学。每当我跨出校园,在路灯那灿黄的灯光照耀下,我总能看到母亲脸上的那一丝衰老。一阵风吹来,一缕白发吹到额前,看到她那蜡黄的脸,我不禁鼻子一酸,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这才领悟到,随着时间的流逝,变了的是母亲的容颜,不变的是对子女的爱。
母亲人好,热情大方。记得有一次,邻居王阿姨的女儿放学回家,因父母都在加班,只能在家门口徘徊。母亲出门倒垃圾时看到了她。问:“怎么不回家啊?”“我爸妈都在加班,家里没人,我又没钥匙,进不啊”。“没人?那太好了,阿姨刚做了牛肉汤,快来,尝尝阿姨的手艺”。母亲边说边拉着她进了我家。为她盛了一大碗牛肉汤,我有些不高兴了,“她为什么在我们家吃饭啊?”“她父母都在加班,家里没人,我就让她来我们家了。再说了,邻居之间不应该多照顾照顾嘛。”
我的母亲,普通中透露着伟大,平凡中深藏着高贵。她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却从来没要求过一丝回报。我们要好好爱我们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