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猎人笔记》读后感800字

admin 读后感 2023-09-21 68

《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所著的一部风格独特的特写集。里面写的无数文章,都描写了俄罗斯十九世纪中叶地主与农奴的关系,这一篇篇文章,都讽刺着地主的凶惨,同情着农民的悲惨,是一首首农民命运的悲歌。

书中描写了形形色色,生活悲苦的农奴。《莓泉》中的斯捷普什卡,他原先是地主的家仆,后来被主人抛弃,沦落到“不被当人看”的地步,连“口粮”都得不到,《利戈夫村》中的“小树枝”(苏乔克)也是个家仆,在众多地主手中转来转去,被主人当一件东西任意摆布,先后充当几家地主家的厨子、车夫、鞋匠、戏子、渔夫等角色。在无数的欺压下,他变得胆小怯懦,甚至在受到生命危险时,也不敢去向老爷求助,而《两地主》中的仆役瓦夏,则更是可怜。他在受鞭挞之后还认为主子是个好人,自己罪有应得,说主人是“不会平白无故惩罚人的。”

这些农民,他们常年寄人篱下,受地主欺压。他们因农奴制的长期压迫而变得极其可怜懦弱,没有自己的想法。

屠格涅夫以悲惘的口吻去描述这一个又一个的旧式俄罗斯农民。屠格涅夫用自己的写作技巧,描绘了那暗天无日的社会、奴隶主的残暴,衬托了他对这些农民的可怜。

这样的生活,是屠格涅夫所不满的。他不满地主的暴虐与农奴的悲惨,所以他写下了这本书。这本书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热爱,他对农民所谱写的悲歌也正是他对自由的向往。

他向往俄罗斯的人们不分贫富贵贱,不分地主农民,没有人施暴,也没有人受压。他赞叹着那些心灵美的伟大的人,他的笔法“诚挚而公正”,让读者看到了社会的绝望与黑暗,他没有作任何评论,却让人更加了解文章。

那时的俄罗斯,正是书中所写那样。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是许多事实的缩影,他这一创作咏诵着对农民的悲歌,也让农民看见自己的地位,让他们学会反击,追求自由。

一曲曲悲歌是农民的命运,让我们看到当时社会的黑暗,也给予农民反击的力量,它是一部不朽之作!

我喜欢古筝,轻轻地弹起,总觉得自己仿佛是那江南女子低眉浅笑,温顺娴静。古筝很清幽,很神圣,有时离你很近,一伸手就可以触碰。有时又觉得很远,怎么都无法拨响,也无法触及,它是不容人玷污的,孔明的一首古琴曲便退了仲达二十五万大军!

紧崩而柔韧的琴弦牢牢扣在巨大琴身的两头。古朴端庄的一根根琴身被覆上一层淡雅的水红,虽然单薄,可刚劲的琴弦未露丝毫羞怯。刚柔并济,这便是它的性格。

我听过最为我惊叹的一次古筝是在青海湖边上。我缓缓地在湖边四处游荡,因为我去的地方偏僻,所以周围一片寂静。极目远眺,湖面就像一块蓝宝石一般嵌在天际。忽然,一阵柔美、平静的曲调好似将我带到了仙境般的江南,听着古筝曲《梦江南》我如同进入了梦里江南遨游;忽然,平静的湖面被打破,一群群膘肥体壮的骏马在无边无垠的草原上奔腾穿梭——那就是古筝曲《十面埋伏》,听得让人心潮澎湃;马儿远去了,接着就是《高山流水》,仿佛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在流淌,是那样宁静又旷远,水底下的鹅卵石似乎清晰可见……

乐曲渐停,从迷醉中醒来,四顾寻觅,才发现是位老者在弹琴。

从那时我对古筝的喜爱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悲伤也好,烦恼也罢,听上一会古筝曲,我的心就会清净不少。

在这个寒假里我想要去了解古筝,走向她,走进她。虽然古筝对我这个苦哈哈的学生很远,但我对古筝的喜爱,我对古筝的梦将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