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天堂有奇迹》观后感800字

admin 观后感 2023-09-21 78

理性与感性

说到理性和感性,这部电影中的父母二人即是很好的例子。在初次得知二女儿安娜有那种病后,母亲先是激动地冲护士大喊,而父亲则很冷静。在与医生谈话时,母亲不容易接受现实,一直在问“这是为什么?”、“是真的吗?”而父亲从面部表情的变化上可以看出,他能在短时间内接收大信息量并从容面对,问出一些有实质意义的问题“有没有方法治疗?”等。

也许这就是在大事件发生时理性与感性两种不同的处事方式吧。

主次观念

看完电影,与同学交流其中的一段:在没看见医生前,母亲的做法是不顾一切地联系医生,而父亲为了让孩子开心起来,在四只狗的基础上又买了一只狗。我们想给“找医生”和“逗孩子开心以减轻痛苦”这两件事情分个主次,但又觉得好像都挺重要。我个人觉得“减轻痛苦”第一,其次是“找医生”。毕竟让孩子一天沉浸在父母联系医生给自己看病的气氛下,病情可能会随着心情的糟糕而变得恶化吧,所以保证有个好心情是首先要做的,然后在陪伴孩子之余联系医生。

“我好想死”

剧中有安娜与母亲的谈话,说到了“我好想死”。在我们看来,这只是演出来的情节,但患重病在身与久治不愈的现实,对一个九、十岁的小女孩来说太过压抑。生活变成了无尽的痛苦,活着像是一种罪过。这种感觉甚至连母亲都无法感受。所以我觉得,安娜说这句话时,她是孤独的、绝望的。

信仰

外国的影视作品中,多多少少都有宗教信仰的内容。这部电影中有以下几个桥段⑴母亲为摔进树里的女儿祈祷;⑵安娜把十字架项链送给室友;⑶室友父亲与母亲的谈话;⑷安娜痊愈时的所见所闻;⑸室友的父亲内心的改变等大镜头涉及到了信仰。对外国人来说,信仰是生活的主体,无信仰就是一种“无家”。从中可以看出,母亲因为女儿生病且教会里的人多言而不准备信教,最后又自发祈祷的一系列变化,无不演绎出一种改变和信仰的提升。

爱的力量

“万感不离爱”。主旨都离不开爱。

在影片的结尾,我们可以看到导演给观众的揭秘,在这一家“寻医”的路上,有多少人因为爱而改变行动,帮助着他们。母亲重返教堂,感人的演讲也点出了“爱的力量”。所以,无论是影视文学作品还是现实生活,我们都应该以爱来行事做人。无论你有难或他人有难,有了爱,一切皆能化解。

“明明是我们先来,这爷爷怎么插到我们前面啊……”我叉着腰,皱着眉,气呼呼地对妈妈说。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

那天,我与妈妈到银行里取钱,银行里人山人海,柜台前已经排成了一条长龙。有的人在那儿拿着一张宣传单不停地扇动,显然已经等了很久。我只好和妈妈静静排队等候。过了好一会儿,队伍慢慢前进。终于轮到我们了,我松了一口气。

正当我们准备办理业务时,一位70多岁的老人走近柜台,插到了我们的前面,只见他拄着一根拐杖,脸上布满了皱纹,头发已经变成了白色,背也有些驼了,老人弯下了身子。之前,我以为他是在柜台落下了什么东西,可他径直朝柜台内的营业员问:“请问养老保险怎么取?”我可生气了,明明是我们先来,为什么要让他站前面?难道这么大年纪,连先来后到这道理也不懂?我气不打一处来,可是,妈妈一点也没生气,反而向后退了一步,腾让出一小块地方给爷爷。妈妈的举动,让我瞪大了双眼!她看到我表情的变化,悄悄把我拉到一边,微笑着对我说:“你是不是不太高兴?”我点点头。“你这就不对了!虽然平常我们都遵循先来后到的原则,但他毕竟是一位老人啊,年岁大了,好似腿脚也不方便,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并没什么急事,可以先等等的。”听了妈妈这番话,我愧疚地低下了头。这时,那位爷爷的事已办好了,正招呼我们过去。他向我们解释:“刚才,真不好意思,我有点急事,让你们久等了呢!”我笑着说:“没关系,这点小事不算什么!”就当我反过背去看妈妈时,她已经给我竖起了大拇指,旁人也投来赞许的目光。

道德是做人的基本素质,从这件小事中,我学会了讲道德。我们也要捍卫道德,宣传道德,实践道德。努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