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一首绵远亘古的经典吟唱,我们行吟其中,找到了现代人迷失的诗意和情怀。
我们在河心的小洲,听雎鸠鸟“关关”地对唱,看勤劳的姑娘细细地择取荇菜。我们看到男子的辗转反侧,也听到他弹琴鼓瑟,看到两人手挽手步入新婚的洞房。
我们在幽暗的月下,看劳役者在露水泥地中劳作,远远地传来家人的呼唤。我们又在城楼上,心伤独自徘徊、约会不遇的失落女子。
我们听到被剥削的农奴含泪斥责着“硕鼠”,听到痛失爱人的伤心人吟唱着《葛生》,听到闺中女子请求心仪之人不要折了花木,听到战地的镗镗鼓声、金戈铁马。
而这一切一切,在跨越千年的现代,在无数人夸耀着“源远流长、沃土深根”的中华文化的今天,在科技蓬勃发展的如今,竟似要越来越迷失,越来越消失消于滔滔的历史长河、隆隆的车水马龙、浮躁的心头眼间了。很少有人真心愿意停下来、慢下来、静下来,寻觅、探究、感悟、吟唱、植种……
难道文化典藏要湮灭在腾飞的脚步中了吗?
在快节奏的今天,为什么不能停下来,聆听一下时间的声音,寻觅就要迷失的情怀?我们——应当拯救它们!
“五月五,是端阳……”奶奶一边泡着糯米,一边哼着歌谣。不知不觉间,端午节的情谊渐渐浓了起来。
准备好了材料:大枣、糯米、豆沙、艾叶等。我们全家总动员,开始包起了粽子。我疑惑地问起了爸爸:“端午为什么要包粽子呀?”爸爸装出了一副学者模样,手拿一把扇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人们为了让屈原的尸体在水里不被鱼虾吃食,把糯米投入水中。这包粽子可讲究了,岂是你能包上的?”我不相信:“包粽子不就是用叶子包住糯米吗?有什么难的?”爸爸扭着头,回答我:“非也,非也啊!一会儿你自己体会吧!”
我满怀希望地开始包起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粽子。我拿勺子舀了一些糯米放进了叶里,然后又放入了些大枣和豆沙,最后把叶子合上,虽然包得不如爸爸妈妈的好看,但也算成功包上了。我想:包粽子也没有那么难嘛,爸爸肯定在骗我!我快速地在粽子上绕了几圈线。心想:“大功告成了!”正在我沾沾自喜时,咦,好像有什么东西从粽子里像蜜蜂一样倾巢而出。我拿起粽子,发现它下面有一个洞,往洞里一看,原来是粽子里面的糯米全都漏了出来。看到这里,我就像被上迎头泼了一盆冷水一样,从头顶到脚下凉得不能再凉。我的意志被这冷水摧残得所剩无几。刚才的满腔热血早已变成了低沉和失落。
正当我想要甩手不干时,妈妈鼓励我说:“宝贝,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呀!就差一点千万不要放弃!”此刻,妈妈的鼓励如春风一样吹暖了我冰凉的心田。我又重新恢复了信心,包的粽子越来越好,手法也变得越来越熟练。粽子包完了,我感觉一身轻松,要不是妈妈鼓励,我肯定坚持不到现在。
粽子下了锅,在全家人的不断地盼望中,终于有一股粽叶与糯米的香气混合着扑面而来。粽子来了,妈妈让我先吃。我剥开绿色的粽叶,一阵泌人心脾的香气迎着风吹到我的鼻端。我张开嘴,咬了一大口,糯米入口即化,在品尝过程中,我不仅吃出了粽子本身的美味,还品出了妈妈对我的爱。
这端午节浓浓的情谊,让我赞叹,也让我感动,这绝对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