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拨开云雾作文800字

admin 初一作文 2023-09-21 79

古往今来,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类的千古佳句,代代相传,几乎成了全国中小学生“必背全句”。但事实上,在日常生活内,我们真的得其精髓了吗?

现实生活里,总有许多人能发现别人身上的缺点、不足,从而开始嘲笑、厌恶、甚至排斥和唾弃。那些被群聚而互笑之的人,仿佛被贴上了标签一般,不跳出那个生活圈就难放光彩。他们被奚落得缩在黯淡的角落里,而奚落人的人也不见得如何贤德于世。世人不好为人师,却亦好为人师,那,贤又在哪里?

学生们摇头晃脑地咀嚼着“之乎者也”的古文学,记住了文字注解的各种含义,但是换了他文,却又开始错误百出,为什么?千年前的孔老夫子游历各国传授毕生所学,而我们现在真的只需一本《论语》就可以轻松得之?我们需要反思,当古老文学、先贤之德蒙尘之时,是否是我们的“择”生了病?

当我们习惯以相辨人善恶的讯息传递到脑海中时,是否该三省自我思维不可定格。当我们对看着顺眼而作的事赏心悦目的时候,是否该三省自我有无厚此薄彼下错了定义;当我们被自我的浅薄蒙蔽而沾沾自喜的时候,是否该三省自我虚心待人没有刚愎自用呢?贤在哪里,实际应在我们的慧眼里。也许是远处拾遗的身影,也许是虚心学习的心态,也许是不断专研的韧劲,更也许是一份对自我一份清晰的认知。他们是无人问津时,角落里不时闪烁的光,他们是当我们靠近时,绽放绚烂光芒的星辰。孔子言“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找到身旁之三行,有份自省的心,也就找到了“善者”。认真发现了生活中的真美,也就靠近了“贤德”。正所谓“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当我们去靠近表象背后的内里,三省自身,则芝兰之室可进,善贤可亲。

生活予我们,一直有光可拾。如果你觉得黯淡消沉,那也只是你给眼蒙上了灰。生活里的光不需要人去唤醒,只需我们拨开云雾地亲近,便可见其耀眼光辉。

学习,对于孔子来说大概是“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这是刘向的态度,正如刘向所说的学习就像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是我们需要去坚持一辈子的。

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面对敌兵没有恐惧与害怕,只是用来最平常的与其说了这辈子最后一句话“让我算完这一题”;李清照在面对封建的思想与世人不解时,依旧坚持,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沈从文在文革时期依旧态度乐观积极,完成了著作。前贤之高德,我们应当欣赏和学习,而向别人学习一直是我们学习的重要一步,孟母三迁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一迁因孟子学哭丧嬉游于墓间,二迁因孟子学屠夫叫卖,三迁于学堂边,当孟子认真学习时才正式定居,这不正说明了当近贤求善的道理吗?

见贤思齐固然重要,但若不得法也是岌岌可危之事。人之变好,当是自我的合理认知,使其主动为之付出努力事,虽然这个过程会因需要潜移默化而变得缓慢,但拔苗助长与过度干预,肯定会适得其反。

“别人家的孩子”是近些年来的热门词汇,之所以会火起来,大概是引起了大部分的共鸣吧,是目前家庭教育的一个小的缩影。想来不止是我一个人在某段时间里极其痛恨这位“别人家的孩子”,他是我们需要人分享喜悦时,猝不及防的一盆冷水;是在外面需要鼓励时,推我进入更深低谷的阴影,他们被无时无刻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与其说他们是我们心向往之的“模范”,不如说是强加在我们影子里,或者心灵深处最自卑角落里的一点极度刺眼的光。

成功与优秀,从来都需要时间与努力去慢慢沉淀,在这条路上,需要的自我追求,不是他人给予太多的压力,更或者要被动地驱使效仿,如果见贤思齐是如此的道路,那我想,结局只会是让成长者陷入极度自我怀疑与积郁的无限循坏中。

希望所有人在学习的路上,能自我找到良师益友,生活充满温暖与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