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心灵深处的感动作文800字

admin 初一作文 2023-09-21 88

那晚,风光月霁,繁星璀璨。父亲下班回家,他简单的吃了晚饭,便走进我的房间,他和蔼地笑着,那双不大的眼睛经过一天的疲劳还是那么神采奕奕,他倚在房门上,心平气和的问我:“今天有什么疑问吗?”

这是常态,父亲总愿意为我解决疑问,我一直把他当做我的家教,初中的学习就是这么过来的。

“有呢!”我笑着从书包里掏出一本习题,指给父亲看,说着:“喏,就是这个。”

父亲笑着走了过来,轻轻地坐在我的旁边,他静静地看了会儿题,接着仰天大笑:“这个题多简单呐!”接着他用手点着我的脑袋,用略带怨气的语调说:“你怎么就这么不动脑子呢?”嗔怪了几声,他开始为我讲解。父亲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划,带给我的一阵阵清凉的掌风,简直比演说家演讲还要投入。可我的脑子里就是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终究不明白父亲的意思。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夜深了。但父亲毫无察觉,耐心地讲述着,他是那么平静,脸就像一湾静静的潭水,“也无风雨也无晴”。他的眼睛,好像一个广阔又深邃的世界,令人难以捉摸,但充满自信。面对我一遍遍的问着“为什么”,他没有任何不耐烦的表情,只是再清清嗓子,声音提高几度,继续为我讲解。可我却烦躁起来,怎么也听不进父亲那略微沙哑的声音了,我一把夺回书,心浮气躁地喊着:“别讲了!你看看都多久了,一个题还没讲会呢!”

父亲用惊愕的眼神看我一眼,欲言又止,他小心翼翼的走出了房门,轻的几乎没有一点声音,带给我的是一阵微微的凉风,看着他在昏暗的灯光下高大又略微倾斜的身影,不禁感到一阵心酸。

躺在床上,我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心中一直忐忑不安。门缝里透出微黄的灯光——父亲还在工作。我悄悄起身,蹑手蹑脚地走出房门,倚在墙上,探着头,向客厅望去。

父亲坐在木椅上,前面是一台黑色的电脑,屏幕闪着光。父亲熟练地操作着键盘,夜很静,听得见键盘啪啪作响。灯光昏黄照在父亲高大的身躯上,青丝中的银发和手上的皱纹清晰可见,饱经沧桑的脸像夕阳照射下的碧波荡漾的湖水。过了一会儿,父亲咳嗽了几声,在宁静的夜晚听的是那么的清楚,父亲停下手头的工作,小心地端起旁边的茶杯,一口气喝了许多,咕嘟咕嘟的水声也听得一清二楚。父亲喝完,似乎感到非常舒服,舔着有裂纹的嘴唇,靠在凳子上,仰头看着墙上的灯。他就这么舒服的躺着,好像在海边晒太阳一样。过了一会儿,他似乎又想起了什么皱着眉头,叹息了一声,接着继续工作。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父亲啊!因为家庭如此操劳,还不厌其烦的为我讲题,可我却如此对您,您也毫无怒色。爸爸,对不起!

想着想着,隐隐有湿湿的液体从面颊流过,流进嘴角,咸咸的。而我的心却波澜起伏,就像水平如镜的湖泊荡起层层的波浪,半晌,心里都是忏悔与感动。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明得失,以身边的人作为借鉴反省自己的行为。

人通常是无法主动发现自己的问题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以上帝视角看待他人的行为时通常能很容易发现他人的问题和缺陷。可当相同的问题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却鲜少有人能察觉了。这就是“以人为鉴”的意义。它能帮我们消除盲区,客观审视自己,从而提升自我。

《周易》里有“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其实古来有很多见贤思齐的语录和例子,无不警示我们自我反省,像榜样看齐。勾践卧薪尝胆,以范蠡为师,终成霸业;韩愈感叹“圣人无常师”,其实我们不断向他人学习;清朝统治者狂妄自大,不懂得向他国学习,惊醒时却为时已晚。终身学习,向他人学习,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因为“人类的伟大,正在于不断地完善和更新自己。”朱熹认为格物可以致知,而在我看来格他人之行亦可以致知。

学习他人、以人为鉴的根本目的在于窥探自我,提升自我。巴金的《随想录》之所以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是因为其对于自我的剖析与反思,达到了常人难以达到的高度。而我们,则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类比自己来剖析自我。二者目的相同,途经不同而已。换句话说,对他人行为的判断,正是提升自我的方式。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了判断之后,能否实践就变得至关紧要了。看到好的行为,我们要学习,要吸取;看到不好的行为,要反省自己是否做过,今后如何规避。只有这样,“见贤思齐”的真正效用才得以体现。

在生活中,我们不但要明得失,更要得其得,失其失。这样将知行合一,我们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