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可爱唠叨了,我总爱用唠叨来纠正我的坏习惯。
今天晚上回到家,妈妈叫我去屋里写作业,我打开门走进屋里写作业,门没关。不一会儿,妈妈就开始唠叨了:“易甜甜,你给我过来,这门是你开的吗?你说,我说了多少次,每次开了门要关,再有下次你就给我出去写!”
我写完作业,洗完脚,喝完药准备进屋睡觉,但我和弟弟玩得开心又忘了关门。妈妈看见了又开始唠叨了:“又不关门,刚才才说过的,你又给我忘掉了,你这记忆真差,去睡觉吧。”妈妈这样的唠叨我可受不了,我还不如在学校住呢。
第二天晚上,我写作业时没忘记关门,我把门关得紧紧的,可是我出来喝药再进屋看电视的时候,门关是关了,但没关紧,我看见妈妈在玩手机,没注意到,就轻轻走到门前把门关紧了。
从此以后,我每次都把门关上了,而且关得紧紧的,要不然妈妈又要唠叨我了。想到妈妈的唠叨我就烦,但以后习惯就不烦了,因为她用唠叨纠正了我的坏习惯。
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直被当作是老师的写照。是啊,老师如同春蚕,蜡烛,用自己的生命给我们关爱,给我们知识。小学六年,每每回忆起教过我的老师,总能浮现一张张亲切的笑脸,一句句关爱的话语。在这个回忆里,我总能想起一年级的启蒙老师——蔡燕华老师。
蔡老师个子不高,性格开朗。在刚入小学的我的眼里却是高大的,像棵树那样可以依靠,而且容易亲近,总让小小心灵感到安全。记得有一次,原本天气好好地,妈妈有急事匆匆把还没吃早餐的我送到学校附近。她让我自己买早餐吃了进学校。谁知老天不作美,等我要往学校走时,突然下起倾盆大雨,下得世界都模糊了。我没有伞,旁边没有一个认识的人,感觉等了很长时间,雨依旧不见停。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景,我手足无措,既怕迟到又不敢冒雨赶路,既想找人帮忙又没有熟悉的面孔。我伸长脖子,焦急又无助地试图在瓢泼大雨中寻找着一丝希望。突然间背面传来熟悉的声音:“亦嘉,你没带雨伞吗?”我急忙转过头去,看到了蔡老师那张亲切的笑脸,焦急无助感马上消失了。没等我说话,蔡老师就说:“来,时间不早了,我们一起去学校。”我靠过去,紧紧倚着老师。头顶撑起的一把伞,在当时无助的我的心里,就像撑起了一片天,世界不再焦躁,身边充满暖意。到了教室,蔡老师放下伞,关切地问:“你淋湿了没?”我抬头说没有,却看到了老师一边的头发和衣服已湿透。我抱歉地想说点什么,老师却微笑道:“我没事,你赶紧去上课吧!”一股暖流在心田流淌,踏入班级那时,我回望老师,从此记下了那美丽的背影。
蔡老师是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但好老师不止一个。其实,在我心目中,每一个老师都是好老师。即将告别小学阶段的学习,我感谢六年来老师们给予我勇气,给予我关爱,给予我自信!春天因鲜花而灿烂,夏天因蝉鸣而热闹,秋天因丰收而金黄,冬天因白雪而晶莹,而我们的小学生活,因有了一群亲切的老师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