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行走在我的“地坛”作文800字

admin 初三作文 2023-09-21 101

“走在匆忙的城市”每当这首歌响起,我都会在侧耳倾听的同时,把目光伸向窗外,那时候,一个巨大的疑问便会萦绕于脑际:这城市,这世界,是否过于喧闹了?

读了史铁生的《我的地坛》(不是《我与地坛》)后,这种感觉终于找到了些共鸣。

大街上,一辆辆轿车正飞驰而过,拖着同样飞奔的空气与满天的尾气味。即使那些车不是在飞驰——多是由于塞车——也要喊出一声声尖锐的车笛,扰得路人好不烦躁。

让人不禁想起在史铁生的文章中,地坛也是从一处幽境变为喧闹的景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车辆,马路边一闪一闪的霓虹灯,耸入云霄的高楼大厦,使人一下子对安宁的渴望变得强烈起来。

听母亲说,在她小时候,哪里有这些个汽车!挑一处无人的小路,尚可以听见风的声音。可以说清净是小城市最显著的特征,但正是这样的清净,铸造了一个个清澈而又坚强的性格。不像现在,不大的城市中塞满了人,几乎要溢出来了。在拥挤的空间中烦躁地工作着,也许人就会忘了自己内心的一片自然吧。我也和史铁生先生一样,有着我自己的“地坛”。

我的父母知道一片小山,几年前,在我的强烈要求下,每周都要去一次。山中人不多,主要是因为山与人之间隔着一条小河,河虽窄,还有石墩桥,但有些人却永远无法跨过。在山中,风在谷里穿行,拂过我的耳朵,若是恰好有什么烦恼,也要靠他来吹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我的“地坛”,也如史铁生先生的地坛一样,成了喧闹的景区。

无论回忆,无论畅想,每个人的心中都需要一座地坛。

走在这世上,人们有的赢得了一切,有的失去了所有,而在这冥冥之中,谁人又能想起自己的一方“地坛”?人们只是在慌乱中喧闹,在喧闹中丢失自己的路,毕竟走在这世上,就像走入一座迷宫,若没有一颗安宁冷静的心,就永远无法找到出口。

也许只有史铁生先生的“地坛在我,我在地坛”的精神,才能使自己心中的地坛,保持安静平和吧。走进我心中的地坛去享受那片宁静。

静,是一种心灵发出的意蕴。

它包含着世间万物的奇妙组合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大至雨后孤寂的城市,小至破晓清静的乡村。

晨曦挨家挨户地敲着乡村的门。憋闷了一夜的公鸡,终于在启明星升起的那一刻,发出了嘹亮的第一声。乡村似乎就这么被唤醒了,来自不同院落的声音此起彼伏,忙碌的身影也逐渐多了起来。

早高峰过后,城市渐渐安静了下来,川流不息的车辆藏到了高楼的深处;熙熙攘攘的人群躲到了视野的尽头。在这个雨后的上午,这座城市多了一丝久违的清寂。房檐上滴下的雨珠,打在窗棂上,“嗒——嗒——”,时钟似乎都随着它的节奏转得慢了起来。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一天的喧嚣让这个城市有点疲惫。当人群渐渐消失在夜色中,窗户的灯光也一盏盏熄灭,我仿佛听到了它的轻松的呼吸声,吹得树叶沙沙作响。这个夏夜,我似乎想起了很多很多……

曾露宿一座野山。夜晚,伴着蟋蟀的轻轻吟唱安然入眠;清晨,被缓缓升起的朝阳轻轻唤醒。自然吸引人的,除了山林鸟雀的交响曲,还有这难以言喻令人安静的力量,把你从尘世的喧扰中脱离出来。

曾拜访居住在山中的大伯,中午骄阳似火,树上的蝉鸣已经有心无力。我就站在田里,听着风从远处跑来,带来了植物的话语。下午与大伯进山摘果,成群的鸟儿飞过,野兔时不时窜出,渲染了山中的神秘气息。

空谷间回荡的回声,是静;寺中洪亮的钟声,是静;午夜蟋蟀的轻吟,也是静。静,不止于自然中,更存在于生活里,与每个人密切相关。

每日的卧室里,我的台灯总是亮到后半夜。纸和笔摩擦的“唰唰”声音是黑夜中唯一有的声响。蟋蟀睡了,蝉睡了,而我还未睡。因为,我要享受这只有我感受得到的静。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将会在那神秘的宁静中,缓缓度过属于我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