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我的新学校作文800字

admin 初一作文 2023-09-21 118

嗅着书本的香味,我踏入新的学校的大门,说不出激动和些许紧张,也许是因为我成为了初中生的原因。踏入校门我仿佛褪去了小学生的稚气,一下子有了学习的紧张感和奋发向上的动力。

进入一(3)班教室我随便找了一处落座。环顾四周,这周围竟然整洁干净,谁能想像这是一间“沉睡”了一个暑假的教室呢?再看墙上一块块墙版上面都是富有哲理的名句“读书能改变人的宽度和厚度”、“腹有诗书气自华”……能在这样的氛围里学习,读书是一件美妙的事情。不是别人,这都是我们史老师提前几天到学校来打扫精心布置的。想到这里我心里不由得感动了,老师这么布置清理教室会不会很期待我们的到来?这么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这么有心的老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语文课上史老师用发自脏腑的话告诉我们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并开展了“大阅读”和“作文成长会”两项活动,为的就是让我们所有人都爱上阅读和写作。

数学课上单老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形象地比喻出复杂的数学概念,“正数就是男生,整数是戴眼镜的人,正整数不就是带眼镜的男生嘛。”我一下子就弄懂了三者之间的区别。

英语课上廖老师用英语和我们对话,第一节英语课的主题就是大家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Whan’syourname?”、”Whan’syourage?”就这样同学生争先恐后的介绍着自己,同时尽力的秀着自己的英语才学,整节英语课活跃、有趣,还有点刺激。

好了,以上都是我上过的课程,上了初中就得来点和小学不一样的对不对?不然怎么证明我已经不是那个小孩子呢?

说来就来。

生物、地理,为什么把两门科目一起来讲呢?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用一种新奇的方式来上课————-大课。所谓的“大课”,就是将内容用广播的形式在每个班级播放,再加上一些课件和讲义就好了。这种授课形式我在小学可没见过,听说别的学校还没有呢。

历史课,放在最后是因为它更加“神奇”,教历史的是我老爸。我一直害怕这节课的到来,因为我担心爸爸会故意的点名我回答问题,那样我会感到非常尴尬。然而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老爸用他特有的“历史”味的普通话从远古时期“北京人”开始讲起,开启了我们探索历史的兴趣。

经历了一天的学习可以回家歇一歇,我认为:可以,这很完美。

这就是我的新学校,我们将在这里开始新的中学之旅。

《论语》中说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能强加给他人。但同样的,己之所欲,亦勿施于人。

很多时候,我们喜爱的东西未必是别人所喜欢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一味地强加给别人反倒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中国人在餐桌上有为他人夹菜的习惯,或许在我们看来,这样的做法可以让客人品尝到更多的美食,是关心的表现。可实际上,这同样也是一种强加的关心,当我们把菜夹进别人碗里时,潜意识里不正是想让对方吃下吗?但我们所喜欢的食物却并一定是对方也喜欢的,可倘若拒绝,就可能会被贴上:不给面子,不懂礼节的标签。关心的初衷是为了对方好,可若是并不能让对方感到舒适,那就违背了初衷。

海涅曾说,有时候我们播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骚。己之欲,有时候,施于人,反而是一种伤害!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慈善事业中去,资助贫困大学生上大学的人不在少数。这一切本该是美好的,可有些捐款者刻意地向电视台寻求报道,借此来展示自己的善心,呼吁更多人加入来帮助这些有梦想的少年。可与此同时,也让接受捐款的大学生们自尊受损,认为自己接受的只是他人的施舍。捐助者的本意是箱借助媒体的力量,让更多的人帮助他们,可却因为未曾考虑到被关心者的想法,强加的关心反而伤害了他们。

如今,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静下心来思考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关心变成了一种形式,好意变成了一种宣扬自己的手段,越来越多的慈善者不顾他人的感受,昭示天下自己的善心与高尚,这种不顾他人的善良,又和在弱势者的伤口上撒盐有什么区别!

己之所欲,施于人,是将自己认为的善良强加在他们身上,逼得他人不得不接受;己之所欲,勿施于人,是从他人角度出发的善意,有如涓涓细流,长久的滋养着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