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肩似山,任你依靠;父亲的胸似海,任你畅游;父亲的笑容似酒,任你陶醉。父爱如丝丝春雨,润物细无声。
这个学期的第一次月考,我的成绩直线下滑,掉到了三十几名,当我看到这些试卷时,我非常失落,我怀着悲痛的心情回到了家,当我的父亲看到这些试卷时,他的脸色严肃起来,开始批评我,也为我分析了错题,并帮我拟定学习和复习计划。
每一个放假的早上、晚上,我复习的时间不少于三小时,这三小时父亲一直陪伴在我的身边。
今天晚上七点钟,父亲又一如既往陪着我复习。我翻开书,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读着,读完之后,就让父来一个个地抽查,我对了,父亲洋溢着满意的笑容。读错了,父亲耐心地纠正我。不知不觉九点钟了,父亲仍在为我复习语文的阅读和习作;复习数学的公式和习题;复习英语的单词和句形。
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钟滴滴答答响了数千下。我看着父亲的背,明显塌了下去,眼神中尽是疲惫。父亲累了,我也累了,可为了期中考试,坚决不能睡,这个念头在我心中燃烧起来,我努力复习着。父亲也一直陪着我,直到12点25分,父亲拍着我的肩膀,对我说:“孩子,去睡觉吧!你通过了努力,一定会有所进步的。”然后他帮我收拾书本、整理议文具,望着父亲忙碌的身影,我感动地说不出话来。
父爱情深深几许?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隔江眺望,再见那回首时的袅袅炊烟。
——题记
叶青入帘,诗意朦胧,这就是烟雨的江南。我轻踏于那缝隙间长着青葱小草的青石板,哒哒,哒哒,不禁沉醉于回荡在古巷的韵律。
静立于一扇朱门前。铜环以沾染些斑驳的绿。轻叩那门环,门却吱呀,开了。阖上纸伞,轻轻跨入了寂静的小院。
静,好静。四面朱墙,地上仍是凹凸的石板,却比来时的路上的整齐些。余光里看到一丝春色。噢,是一树桃花。细雨嫣然,那红透白的花瓣上吹着清露。不比那万紫千红,却在无尽的青绿中骚着分为妖娆。仔细看时,那密密的繁花中,隐着一袭白衣。素缎上,乌墨的长发稍似凌乱。一声轻咳,她诧然回首,不施粉黛的脸上轻漾着笑意。面色有些白的透明的质感,与那素衣,浅浅地映着。
我支吾着,不知为何为我的突然,闯入而解释。只顾看着,她手握沾了丹青的小笔,描着上了一半色的素胚。轻退出去,阖了门,捡起纸伞,仍走着,微乱的脚步中多了几分初见的喜悦和莫名的怅然。
这是2012的江南。
时隔五年。我早已长大,忘却了多少少事,却心中久住的一树芳华、一位素衣。
陶坊里,亲手经历了把一块灰白的泥,塑成细瓶阔度的瓷瓶。当沾了丹青上色时才发现,我回忆不了那庭院的寂静;当在瓶底书汉隶时,才知道我根本不知,她的名字。
你在哪里。是否还身着一袭白衣,在幽静的小巷里等着与我的再见?
石板、小巷、炊烟。凭着印象,我重返江南。最终,凭着巷口的那棵千年古树,找到了它。
喘着气跑过去,却愣住了。原先的青石小瓦,早已换了仿古风的新建筑,石板早破旧了,被换成平坦的水泥路。人声鼎沸,有小贩的叫卖和不同口音人的还价。我心中一阵酸涩。那青石小巷呢?那来们红瓦呢?那窈窕淑女呢?眼前一片空白的黑,正如夕阳从地平线轰然落下,心中空虚落寞,栖息在繁枝茂叶里的蝉喧嚣着夏日最后的绚丽。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而你,是否已隐进山水泼墨中,净心冷眼,看那红尘俗世,烟火翩翩?
再见,不如初见。放下再见的哀愁,怀揣着初见时的美好,原来世与你共描丹青,共赏炊烟。
去年今日,人面桃花。今昔,人面何处去。
桃花笑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