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传承诚信家风作文800字

admin 初三作文 2023-09-21 113

传统中国,‘家国一体’,‘家’是缩小的‘国’,‘国’即是放大的‘家’。因此家风家教也在岁月的积淀中,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家风,中华文化的缩影,文明的延续。

小的时候喜欢依偎在姥爷怀里听他讲故事,讲累的时候他会时不时的在我耳畔对我说:“长大以后,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诚实守信。”我并不明白这其中的含义,便去问母亲:“为什么姥爷总是说做人要讲诚信?”母亲骄傲的对我说:“这,便是家风。”

“在妈妈小时候啊家里生活很拮据,为了让五个孩子读书,姥姥姥爷整天没日没夜的干活。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学校要求交书费,家里没钱,姥爷就东挪西借把钱凑齐,当时手里攥着那一张张皱巴巴的卷毛票,别提多温暖了!”母亲的脸上洋溢着幸福,我听得出神,禁不住又问。“之后啊,你姥爷知道约定的期限马上到了,不顾家里人的反对,竟然把家里仅有的一块地卖掉。事后,我们都问你姥爷为什么这么做?他却淡淡一笑,轻描淡写地说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嘛!”债主知道后大为感动,宽限了些还钱的日子,然后姥爷用这些钱在短时间内做了一点小生意,本着诚信经营的原则,生意越来越红火。姥爷深知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诚信换来的,“诚信”久而久之,就成了我们家的家风。”

母亲从小耳濡目染,自己也逐渐变得诚实守信。记得她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在回家的路上偶然捡拾到了一个钱包,里面装很多钱,母亲毫不犹豫地一分不少的交给了警察局。后来失主万分感激,直夸赞母亲是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如今,诚实守信的家风在我们家代代相传,无论大雨滂沱还是烈日炎炎,无论秋高气爽还是白雪皑皑,借别人的东西到了期限我一定会第一时间送过去,以诚实守信为根本的家风已经深深的烙印在我的心里,一直从未被抹去。

诚实守信的家风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了每一个家人,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将这最淳朴的家风一直延续下去,润物无声惜溪流,家风传承美名扬。

雨在淅淅沥沥的下,仿佛不舍夏天的离去,又仿佛怯涩秋子的到来。秋天就在这雷鸣般的掌声中,从雨暮中走出来,向万物展示她的绝代芳华,用她的天籁之音吟咏着秋天的故事。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明生明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首秋词是刘禹锡在34岁时所作。那是的他正值壮年,他正大展自己的鸿鹄之志,他正勾画自己心中的蓝词并将它一一实现。可是他还未完成自己的志向,却被一纸召书,逐出长安,流放异乡。不难想像,那时的他该是多么地悲痛欲绝。本是春风得意之时,却在一夜之间流放他乡,他该是多么地痛,多么地恨啊!于是他就在秋天中,被流放异乡。

刘禹锡虽然遭流放,但他是积极乐观的,有博大胸襟的,看什么事情都能发现美好。在巴山楚水这样的凄凉地区被废置二十多年,回来后成了出土文物一样的老古董,许多故人老友都与世长辞。但他却想得开,放得下。作出了《杨州初逢席上见赠》这一千古名词,豪情满怀地唱出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万古佳句。尽管把自己比作“沉舟”“病树”但他去善于“忘却”自己的悲苦,“忘却”自己的得失,把自己放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使自己彻底的解脱。

刘禹锡虽仕途坎坷,生活充满艰辛,但他那超人的胸襟却无人可比。柳宗元和刘禹锡,他俩年纪相仿,遭遇几乎相同,同时考中进士,同时因参加政治革新而被逐出长安,同样被长期泛滴。但他俩的命运都迥然不同。

柳宗元被贬在永州时33年。因为自觉冤屈,他总是想不开,反映到诗文中,总是流露出一股无法排遣的凄苦。听听他这酸溜的歌声吧!“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秋天本应是收获与喜悦的季节,可柳宗元看到的不是这些,而是利刃枪芒,字里行间流露出一股浓浓的愁绪。最终,柳完元因愁而病,因病而死。

一年又一年,秋在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在不停地诉说着秋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