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妈,是一只奇特的动物。她“喜怒不形于色”,她不会使用暴力解决问题,她会压抑住心中的愤怒,她,还会把上面例数各条全都加上一个反义词。
“喜怒不形于色”这句话对我老妈来说,只说对了一半,或只说对了五个字(第一个和后四个)。就在今天上午,老妈给我看作业,我在一边做作业。我不时偷眼瞄去,老妈手中的铅笔缓缓向下移动,突然“唰唰”两声,铅笔快速移动后产生了一个醒目的叉号。每响起这个声音,我就觉得是地狱的钟声响了一下。只要响过了十二下,我就惨了。十,十一,十二!果然,老妈看完了,走过来对我说:“自己改!”幸好错的不多,要不真完了。但是有一个题怎么想也不会,便去问老妈。但是这个题好像以前学过这个知识点,我又忘得一干二净,老妈却记得一清二楚,便给我讲。结果我还是不会。老妈讲烦了,便开始了第二篇教诲。
她突然抓起铅笔,在我头上乱敲一通,嘴里还大喊着一些说我没本事没出息的话。我心中冒出了两个小人,一个穿红衣服,头上长角,手里拿着个大铁叉;另一个小人穿着西方圣服,头上金圈,手中有一个黑色小本子(圣经)。小红人说:“她这么说你,快顶她一两句,出一出这一口恶气!”小白人马上插口说:“她可是你母亲!在你生病时,她最担心你;在你委屈时,她安慰你;在你开心时,她和你一起开心;在你伤心时,她也会陪着你……”小红人忍不住了,冲上去抓住小白人的衣领,小白人也用圣经打他的头。这时,一声大呵唤醒了我,“你给我说一遍,我刚才讲的什么?”好吧,拉开了第三篇的大幕,看看里面是什么样的。
我的老妈快气疯了,觉得我是故意的,但又不想打我,便活生生咽下了这口气。这时,老妈又开始讲题,我也有了些眉目,但还是听不太懂。当气压计达到了顶点会爆表,当人的气愤达到了顶点会爆发。但老妈好像改变了策略,开始挖苦我,让我十分难堪。
唉,有这么一个老妈,也是幸运的主儿啊。
时光太快,快到恍惚间往事如昨;岁月太短,短到不经意间长大变老。人生中的岁月,放眼望去像是在攀爬一座高峰,各种困苦我们自己最有体会,而岁月中存在的温暖是我们继续前进的理由。
我从小在奶奶身边长大,父母不在一起后,我把奶奶当成了母亲来倚靠,直至现在。在工地上工作的爸爸辛苦忙碌,我们首尾不见。这十几年的春秋一直陪伴我的是我最亲爱的奶奶。
奶奶脸上深深的皱纹记录了岁月的风霜,半白的头发恰似秋天的枯草,可是她慈祥的脸总是洋溢着对生活的热情和满足,她温柔的目光在我到家后一直追随着我。初三,争分夺秒的日子。每天十一二点钟休息已不再稀奇,可她总是在我睡之后才肯安眠,早晨起的总是比我早,为我准备早餐,她从不允许我空肚子去上学,哪怕再要迟到她也说:“不行,吃一口饭,吃一口饭再走。”中午又是为我准备丰盛的午餐,她总是坐在椅子上,问我:“饿的咋样?”她是蒙族人,说的汉话不通顺,但她的语言逻辑我最懂,她是想问:“是不是饿了?”好像在我面前逐渐衰老的她逐步变的越来越小。小时候,我仰着头问过她:“我什么时候才能长的和你一样高?”现在她要仰着头看着我说:“放学早回来,路上小心点。”
岁月太快,转眼这样的陪伴就是十几个春秋。奶奶虽然没读过一天书,但小的时候她就告诉我这世上的道理,要我好好的做人;她在我面前是一位朴素节俭的老人,年纪大的她,依然坚守着她那个年代的生活习惯,啥东西都不会浪费,够用就可以;她在我面前是一个比我还要小的孩子,常常忘记自己要做什么,总有几分“童真”的眼神,有小孩儿的影子,吃饭时,嘴边总会有饭粒,感觉菜咸了,她责怪自己:“菜又做咸了,唉!奶奶真是老了,不中用了。”她每每说这些话时眼里满是那种自责,而我却从心底感到了温暖。
十几年来,奶奶一直陪伴在我身边,给予我温暖,给我力量。她如同雨中的一把伞,饥饿时的一块面包,饥渴时的一杯水,岁月中的陪伴,温暖着我,鼓励着我。
惟愿时光再长些,长到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尽头;惟愿岁月再久点,久到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老去。奶奶陪我长大,我要陪她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