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们一家老小带着大大小小的布袋回乡了,为给我爸的侄女举行婚礼。
坐在车中,路两旁的树木迅速穿过。两边地里,暑假原本挺拔向上生机勃勃的玉米已被收割,变成了金黄色玉米杆子倒在道路两旁,那金灿灿的颜色闪得刺眼,映衬着村民丰收的喜悦。
进入村庄,入眼便是几座荒废了的老房屋,那里许久都无人居住了,但院中不是杂草丛生的景象,而是相对干净的,这一点令我很惊喜。很快便到了我家门口,大院里与房屋旁边的小梨树林还在,叶子依然青翠。
不久,邻居小胖孩的奶奶似乎听到了响声,闻声出来。见到我们便露出了笑容,说:“呀,你们回来了,是不是放假了?回来好呀,帮你娘掰点玉米。你们是不是要生火?用不用煤球?用的话就去我那儿拿。”说完便走了。我被这回家的第一丝热情温暖到了。
独自出门闲逛,天上的白云大块聚拢来,湛蓝的天空中挂着温暖的太阳。今天的太阳特别大,再加上路两旁红砖红瓦的屋子,展现出了一幅“乡村美景图”,这在城市是没有的。之前我虽一直在村里生活,但从并没有发现天空是那样好看。
老妈和弟弟早已来到了我姑家,我也前去看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一进大门,便看见妇女们忙来忙去。我姑她关节不好,不能干活,这些妇女都是邻家们或亲戚们来张罗婚礼的吃食的。而男的,老的坐在圆桌旁,泡着茶,谈谈闲话,少的则帮助妇女们端盘子,做些杂活。
到了晚上,在地里忙完农活的人都赶来这里吃饭。饭虽然很普通,但对我们而言已经足够了。饭后,到九点开始吃席,男的端着酒杯划着拳,脸色微红;妇女们吃完后又赶快去帮忙了。
终于忙完了,从姑姑家门口出来,抬头望着天空。哇!真美啊!点点繁星密密麻麻地布满天空,夜里的天虽然黑得吓人,但有那繁星的点缀,也使胆小的人壮起了胆子,心里明亮起来。看着天空,我心里充满了感慨。家乡,依然温暖如初。
这次回乡,充满了惊喜与热情。我爱这片土地,更爱这里的人。
踏入苗寨那一刻,我思绪起伏。
走进宏雄的长城门,抚摸着历史悠久的文化墙,数不尽的风流人物,一句句苍劲有力的诗句,将苗寨的历史刻画在了其中。苗寨,犹如一幅恢宏的水墨长卷,一座座宝塔矗立其中,塔顶一缕仙幽之气,傲立顶峰,回笼屋墨绿的石砖,仿佛万古不会移动,如一位沧桑的老人,默存着几千年来的水墨记忆,而身穿苗族服饰的女士,一身银饰叮叮当当,洁白光亮,说说笑笑走过,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厚重又活泼的风情,一种少数民族灿烂文化的积淀,在我心头发酵。
我在古老的石头小路上走着,一不留神,竟,和大部队走散了,我却浑然不知,当我发觉大部队已经无影无踪时,我感到一丝丝害怕。但是在强烈的求生欲的催促下,我鼓起了勇气,在我的心里算起了自己的求生的算盘。
走在陌生的马路上,看着陌生的脸庞,吹着陌生的风,肚子饿得咕咕直叫。我在心中计算着怎样才能蹭到一顿饭,以至于我不会饿“死”。在北风的督促下,我向第一家人发起了“进攻”。
这是一位老奶奶,把门打开的那一刻,我震惊到了,这是一张怎样的脸庞啊,这张脸好像经历了十次轮回,脸上的皱纹仿佛代表了她经历的无数沧桑,但是,她黝黑的脸上却挂满了笑容,询问着:“小朋友,有什么事吗啊?”我吱吱呜呜的,问她,我能不能在她家吃一顿饭?她看了我一眼,笑着答应了。
我胜利了,但高兴中又有点难为情。我十分不好意思,便找了一处坐了下来,她一边开始忙活着,一边说:“孩子是不是跟家人走散了,我帮你搬张椅子吧。”我轻轻地点点头。苗族老奶奶在厨房里用粗糙的手帮我做出了一道道美味的菜,在灯光的照射下,那头白发散发出了丝丝凄凉,我看到那她朴素的穿着,房屋内简朴的设计,我感到了阵阵心酸……
香喷喷地菜端上来了,我仔细一看,奶奶古桐树般的手上有阵阵的龟裂,如干枯的老柴,还有一处渗出一点血丝。我望向奶奶,奶奶依旧微笑着摇了摇头说:“没事不要紧,这只是旧伤复发。”我含着热泪吃完了一顿饭,我吃完饭后正准备帮奶奶洗碗的时候,奶奶说:“外面有人在找人。应该是你的家人吧,还是你的朋友,如果是,赶快去吧,别让他们太担心。”我看向窗外,说了声:“奶奶,谢谢您。”奶奶却连连摆手,慈祥地回着:“不客气,你可真像我的孙儿。”
走后,我的心中流淌着一股热流,你可真像我的孙儿,这句话时刻萦绕在我的耳边,时刻挂念在我的心中,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温暖,它融化了被冰封的我,让我看见了世间最美好最无私的品质。
如果哪日还能再相见,我只想轻轻说:“奶奶,您也可真像我的亲奶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