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知行合一作文800字

admin 初一作文 2023-09-21 52

纵观华夏千年之史,可谓人才辈出,自春秋起至明清,各种学说都发展得极为迅速。从哲学入手,大致有四人被公认为代表,为孔、孟、朱、王,四人所论各有千秋,但在我看来,近代影响最大的则是王学。

对于王学,褒贬不一,有人说这影响了中华近代史的进程,也有人表示,正是王学使得明朝灭亡。但总而言之,王学,的确影响了数个时代,其之精髓,即为知行合一。

知者,即为理;行者,即为动;合一,归纳也。从理出发,与行相合,这种思考方式,于为人处世上极为变通。

王阳明一生贯彻知行合一的思想,其人前期哲学思想并未完善,带着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做事难免冲动,带着书生的思维僵性,但在被刘瑾贬到龙场,悟道后,王阳明的思想明显转变。所以在日后生活中,仕途要顺利得多,在日后的几次战争,不难看出他运兵之巧,打破寻常思维僵局,实际上正是知行合一的思想于中贯彻。

对于王阳明而言,他的学说在后世争议极大,却并未被人理解。海瑞在中国历史上尚有公正廉明之称,但从哲学思想上,海瑞的存在是个不折不扣的悲剧,海瑞虽清廉,思想上却有些可悲,也许是受到幼年影响,在他眼里贪官之行,当罚,故有了一系列轰轰烈烈的行动。实际上,在皇帝与重臣看来,海瑞只是一个花瓶,一个摆设,他的思想太过腐朽,与当时时政相悖,所以海瑞终其一生,最后也未得大任,只是将其派往南京,养老罢了,海瑞的悲剧之根源,便在其虽信王学,但未能做到知行合一,知是有了,但却未能与行相连。时代会变化,海瑞曾提出过依朱元璋在时法律来处罚,即贪污60两以上处决,实际上,不论是经济还是社会,这种行为完全无法实现,这是海瑞的悲,而缘由正是没能理解知行合一。

相对海瑞而言,王阳明的另一个门生徐阶对于知行合一理解得相当透彻,他在和严嵩相争的时候,抱着稳坐钓鱼台的想法,以退为进。在此途中夏言被杀,徐阶的表现也仅仅是稍有不满罢了,他的学生张居正曾向他质疑,对此不解。但这实际上才是知行合一的真意,通俗说就是知道自己要干什么,道理是什么,现实情况是什么,再借机将此实现,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所以说,知行合一不但是王学的核心思想,更是一种思考的方式,唯有理行相合,才能在人生里顺风顺水。此便为知行合一。

十三四岁的年纪,不敢说游遍天下名胜,但也是赏过许多稀奇美景,览过些许古迹。回想起来令我最难忘怀的当属“苏州”这个水乡城市了。

传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如今一睹苏州芳容,当真无愧于这句话。在南方生活不满一年的光景,但印象深刻的却不止那如诗如画的美景,还有它略微炎热潮湿的气候,朴实无华的风俗和那淡淡的鱼米之香。

苏州不但以自然美景文明,园林也堪称一绝,最闻名遐迩的莫过于拙政园之景。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是江南古典的园林代表作品,也是苏州现存有最大的园林之一。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相互交衬萦绕,万榭精美,花木繁荣,具有浓重的江南特色。

初进园林,开阔疏朗,建筑精致,给人以宁静、厚重之感。走进一座长廊,亭台轩榭、曲径通幽,四角凉亭中有几位慈祥的老人在喝茶、下棋,他们脸上满是祥和、愉悦的笑容,谈笑风生间不觉为这硕大的园林增添几分生气。长亭旁树木葱茏,伴着些许南方小城特有的泥土气息。石青铺地,粉墙黛瓦,精致的漏窗,长长的回廊,充满诗情画意的“与谁同坐轩”,都让人沉浸在江南水乡的动人魅力中。拙政园给我的感觉,是结合了南北方园林的特点,相互融合的杰作。这座园林,进行多层次、多方位构图设计,让欣赏者感觉到置身其中,可以产生目不暇接的感觉,每一个小细节,每一个小角落都不会放过,处处体现了南方人的细致。

但见园中一溪贯穿始终,其一木板桥横跨其上,溪水清澈明净,水中游鱼来去自如,池低鹅卵石随草显现。

不觉走到了苏州园林博物馆门前,人如海,车成行,虽然很想亲眼目睹馆内风光,但却不想与那么多的游人拥挤着参观,于是便走到一棵古树下,坐在长椅上静望夕阳西下的良辰美景,颇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意境。

苏州,江上园中逢故人。旅行之美,美在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