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有很多种:优美的,喧闹的,刺耳的,动听的。当玻璃飞速地降落碰撞在在地板时,那声音,是刺耳的。
家的声音应该都是和谐的,动听的吧?可那声温暧的问候“你回来了?”的声音,从来不属于我家。
听,“咣当---”
又一只可怜的杯子成了我家的出气筒,多么刺耳的声音,玻璃的碎块儿就像扎在了我的心上,流照出一滴一滴泪混着的血。
那么多个夜晚,我难以入眠。那时,我正悄悄地站在门边,小心翼翼地偷听着家人的对话。
那些对话无非是:
“你怎么又买这么多东西,当钱是大风刮来的啊!”
“你怎么又这么晚回家?”
……
其实妈妈买回家的东西大都是给我和爸买的,而爸这么晚回家是工作繁忙所致。为什么我的爸妈妈就不能像别人的父母一样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呢?难道家庭里其乐融融和谐动听的声者,只能是别人家的吗?
我家的声音不止有杯子的碎裂声,还有家人的哭声。这一抽一抽的声音就像针扎在我的心里,而我只能无助地捂住耳朵。
我多么希望爸妈永远在亲戚家,因为在那些亲戚面前,他们永远是恩爱的,虽然我知道那是装的,但我已满足。
爸,妈,你们为什么不能像别人的父母样恩爱呢?难道,属于我家的只有刺耳的声音吗?
我,讨厌家的声音,甚至是恨。
我多么希望有一天我推开家门,听到家里的声音是和谐的,动听的。
从我家到小区门口,有两条路。
一条是宽敞平整的马路,可供人车通过。但我却更喜欢走另一条路——那是一条有人故意在栅栏上剪开了一个洞而形成的路,一路上有些湿滑,十分不平整。但是走第二条路更省时间。
父亲几次提醒过我,叫我不要贪那几分钟的小便宜,然而我并不认为有什么危险。那条路还穿过一条绿化带,空气清新,鸟鸣阵阵,有什么不好?他见我不听,也不再多说,只是常用担忧的眼神望着我。
有一天放学回家,我又走了这条路。恰逢当天老师因考试成绩退步而批评了我,我心情不大好,一路上只想着回家赶紧写完作业后去放松心情。谁知一个不留神,被凹凸不平的地面突起的一块石头绊了一脚,竟一下摔倒在地。
那时的我可多么狼狈:雪白的校服上沾满了污泥。手上,膝盖上都是擦伤,裤腿还被一根树枝穿破了一个洞。我就是如此灰头土脸地回家的!
父亲见我如此模样,心中便猜到了八九分。待替我擦上药,包扎好伤口,他才慢条斯理地问:
“是走那条小路摔的吧?”
我垂头丧气地答道:“是。”我以为他要骂我,为我不听话而自取的下场,为我未到平均分的成绩。
不料他只是轻描淡写:“得了,当长了个记性吧。放着平坦宽敞的大路不走,非走另一条小路。”
“可那条路快……”我不甘地辩解。
“喏,这是什么?”他把一张东西往桌上一拍。我一看,顿时无地自容:那可不就是那张耻辱的试卷?
“不要老想着走捷径。那虽会暂时带给你好处,但时间一长就不行了。”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学习也是一样,不要老想着走旁门左道。小路虽快,但它会让走上去的人慢慢吃上苦头。现在知道后果了吧?”他指指试卷又指指我的腿。
从那以后,我走路再也不走那另一条捷径了,学习是也不再想着用什么技巧,不再理会那些“旁门左道”。奇迹般的,我的成绩有了起死回生的现象。
我始终铭记父亲那一天的那一番话。它们让我明白:生活中没有绝对的捷径,不要去走那“更快”的另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