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何以兼程作文800字

admin 高二作文 2023-09-21 184

寒冬初雪,雪花纷纷而下,似舞无歌可和。行人不复之前喧闹,似恐惊雪。我见雪心中猛然一惊:不觉间,2018年竟然将至。数之,还有十余天。我慎思:2017,懵懂而过。2018,何以兼程?

携诗上路

袅袅茶香中,手执一诗卷。静听古人言,细思心中语。仅“思乡”一词,多少文人墨客浅吟低诵。杜甫异乡望明月,写下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王摩诘他乡遇故知,写下了“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杜审言春日听乡音,写下了“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我愿携诗上路,叩古人门扉。得“宁可忍饿而死,不可苟利而生”的淡泊名利;得“宁做有瑕玉,勿做无瑕石”的洁身自好;得“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不拘于世。

2018,何以兼程?携诗上路。

携书上路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我读书,喜默读。有好句子,从书中摘抄下来,再读几遍,别有韵味。于书中得“静夜水塘里的一点星光”;于书中得“人之风动一世,在品行”;于书中得“白雁乱飞秋似雪”。不出门,便得三千世界一缩影。免乎行,即得江山壮丽,融字里行间。书为伴,如友,随其成长;如师,人生导航;如灯,指明方向。读书不同于与人相交,不必在乎观念不同。只掀开,便得书中人之见解。不赞同,书一合,另换一本,周而复始,见解微长。

唯书可解阅读之渴望。笔墨中,恍惚可见书中人身影。只叹息无一盏清茶,若茶香与墨香交织,闻之,沁人心脾。枕边必要有一本书的,不看,枕之便欣然入梦。我念书已痴,只叹课业繁重,唯愿偷得浮生半日闲,读一本好书,解心中之渴。

2018,何以兼程?携书上路。

携梦上路

人人都该有梦的,无论大小。我的梦想不大不小,只愿成为一良师。谈不上启迪学生,我只是提灯以指引方向;谈不上指点迷津,我只是互学以随其成长;谈不上万世师表,我只是尽心以倾囊相授。我现在还只能为之奋斗,梦想终不能化为空想。

正是良师所给的温暖,让我坚定了成为良师的梦想。我也想成为其他人的幸运,也想为其他人带来温暖。

2018,何以兼程?携梦上路。

不觉间,雪停了。恍惚有人问:“2018年,何以兼程?”笑曰:“有诗,有书,有梦,足矣。”

她从未读懂父,读懂父的眼。

一抹鲜艳的红色突兀的显现在一片白雪地里,那是一年冬天,他把她带回了家。他只是一个捡垃圾的老头,过了一辈子孤苦无依的生活,他从未想到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还会有个人叫他父亲。他既激动又担心,终究是捡来的女儿——他怕,他怕极了那种得到又失去的感觉。如同他的左眼一样,由于疾病,再也无法看到多彩的世界,只留下皱巴巴的眼皮与空洞的眼神还有每天流出的脓水。但是他依然像亲生女儿一样待她,他要把她养大,要听着她叫“爸爸”,要供她上学,要看她出嫁。

“爸,你说山的那边是什么?”她十岁了,坐在麦田的垄地上,娇声的问他。他答不出来,他当然答不出来,因为他也从未走出过大山,他也从未想过离开过大山。他用他仅存的右眼望去,山挡住了他的目光,“山的那边还是山啊。”慢慢的,她越长越大,对山那边的渴望也越来越深,她想要走出大山,想看看山外边的世界。她再也不想被人叫做“捡垃圾小孩”了。老师告诉她“知识改变命运”,她坚信,好好读书就会走出大山,摆脱她的那个独眼父亲。

记得她上大学走的那天,他让邻居帮忙给选了两匹时兴的布。第一次给她做了好几身好看的衣裳。他突然觉得有些亏欠她,她这些年来跟着他可没少吃苦,好在她有出息能考上一所大学,能走出大山,去看看外边的世界,“娃儿,出去好好的,别不舍得花钱,花完了我再给你寄,想家了就回来看看,也给我讲讲外面是啥样的。”她匆匆点了点头就上了车,她终于能摆脱他了,看着公交车远去,他苍老的脸庞呆滞住了,泪水穿过一道道沟壑流下。

再次相见已是十年后了,他听说她出了车祸,卖了攒了很久的废纸板,带着钱和鸡蛋走出了大山,邻居的儿子带着他来到了她的病床前,医生说她的一只眼由于车祸失明了,现在还在昏迷中,他心里咯噔一下,看着她俊秀的脸庞,一行泪水又流了下来,他决定把自己仅有的一只好眼给她,他不愿让她步自己的后尘,让她的人生和他一样没有了色彩。

他选择了匿名捐献。

多年后,他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他想见她一面,她终究还是来了,再次见他,她突然感觉到自己的右眼像是被灼烧了一般,滚烫的泪水刺痛了她的脸颊,“爸”她哽咽的喊出了这声,他已然听不见了,空洞的眼神已被皱巴巴的眼皮遮住了,只剩眼角那滴未落完的泪水。

她依然未能读懂父,读懂父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