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我们一生的伴侣。
七岁那年,我看过一本叫《海》的图画绘本。那时,我深深的陷入了书中的海洋。海边,金黄色的沙滩衬着艳丽鲜美的阳光,我迈着轻盈地步伐走向海边,一步、两步……我像痴迷了一样跨进海水。啊!清透冰凉的海水像是针一样刺穿了我的心,可是我却沉醉在水中,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光。沙滩边,海水调皮地拍打着我的小脚丫,还时不时的把贝壳、青螺拾进它的篮筐。这时,我便成了拾贝的小姑娘,贝壳们在我的面前舞动,我被它们地挑逗吸引住了,飞快的去捉它们。这时,螃蟹也来帮忙,于是它们便成了我们盘中的口食。想到这时,我禁不住地笑了。
三年级了,书依然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最爱的是语文书中的《颐和园》,读到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仿佛已经走进了颐和园的长廊。火红色的柱子,金灿灿的屋顶,像一座美丽的宫殿一样竖立在我的面前。跨进廊门,像是走进了艺术的殿堂,亭上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像是河水一样流进了脑海中。踏上山顶,这是浏览颐和园的最好地方,清澈湛蓝的湖水像一面镜子,倒映出倒影。
时间飞快的过去了,渐渐的我爱上了《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让我泪落如珠,《丑小鸭》让我怜悯,《卖火柴的小女孩》让我心疼,还有《一千零一夜》中的渔夫故事,老渔翁的聪慧实在让人佩服。可只有《海的女儿》像针一样刺透了我的新,童话也伴随了我的一生。
虽然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书香让我的生命过得充实富有,让我有限的生命飘溢着浓郁的清香。
我爱独自坐在窗前,泡上一壶清淡的香茗,捧着一本诗词集,在乳白色的灯光下,独享古诗词带给我的无尽欢乐。
相逢是“缘”,相守有“分”,这辈子的“缘”与“分”,如何相遇?如何得到?这是一个人的修行。“邂逅”是一个浪漫的词,一种没有设计的蓦然相逢,前世今生的亲切感觉,我邂逅了诗词。
一首优美的诗词,就像一个灵秀温婉的女子,她不会拧巴人,不会在你有限的时光里制造那么多挑剔和不接纳。她气定神闲,从容自信,安静地等待着属于自己的邂逅。
作为一名学生,我接触诗,相比词而言更早一些,看惯了排列整齐的诗,便无法顺利接纳那句子长短不一,排列好不整齐的词。
一次,我向朋友抱怨:“词为什么不像诗那么整齐?那些个长长短短的句子有什么好?”
她问我:“你会背王之涣的《凉州词》吗?”
我特别不屑,张口就来。
末了,她说:“那我来给你重新念一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我霎时安静了,似乎也悟出长长短短的好处,诗变词,语词丝毫未动,只是改了它的长短,在错落的跌宕中传递出的情感,会更细腻,更缤纷,如同春天的细雨和落花。
诗词从春风中走来,带来了苏轼的旷达,李白的豪爽,又让我领略了李清照的婉约,陆游的悲壮,使我陶醉在王维的田园情怀,辛弃疾的浪漫狂想中……这一切的一切都令我如痴如醉,我用心品味着,用情感受着诗词带给我的另一种境界,另一种思想。
诗词之于我,宛如每个清明前必定要啜饮的一盏春茶,宛如每个夜晚来临时或长或短的几笔日记,宛如众多熏香中我所钟爱的那一种气息……无论生活的节奏如何紧张忙碌,我坚持花一把流光养养心。
与诗词相遇,如同遇见一片深蓝的风情,一朵云霞的美丽;如同听见一支歌,翻开一本书,都是一种缘定。用一种本心的投入,让自己在诗词中品味时光的冷暖,不同生命的芬芳,以及自我舒展的顿悟。静心与诗词相伴,因为诗词陶冶的一生,必有不同滋味。